内购游戏,顾名思义,就是游戏本身是免费的,一般是手机游戏,但是游戏里面会有道具或者金币的模式,需要花钱来购买,这样在游戏内部收费的方式,称之为内购,而这样的游戏就是内购游戏。首先,我要强调我并不反对人们玩游戏,同时也要强调内购游戏不等于游戏,两者是被包含与包含的关系。我之所以不反对小伙伴们玩游戏,是因为一款真正有意义的游戏,是有许多好处的,例如,能够锻炼玩家的敏捷性,思维活跃能力;也能用游戏来减轻生活中的压力,释放自己;还能在游戏中获得一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等好处(由于本文章强调内购游戏,故不在此多加赘述。),说到这里,可能会有小伙伴有疑问了,内购游戏属于游戏,那意思就是内购游戏也有这些好处喽,的确,不纯粹以经济利益为目的,充分考虑玩家想法、游玩体验的高质量内购游戏也是同等拥有这些好处,并且也是能被大众所接受的。本篇文章并不一棒子打死所有内购游戏,内购只是一种游戏购买方式,游戏公司获取利润的不同方式罢了。内购本身无罪,但针对目前国内游戏市场上面频频出现的低质量、不择手段地获取经济利益,纯粹将玩家当成待宰的羔羊和傻瓜的内购游戏,对人们的危害是非常深重的,其不仅不能使玩家获得良好的游戏体验,还会对入坑玩家造成经济损失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说完目前国内大部分内购游戏的危害,接下来我将详述部分内购游戏的典型特征及常见的陷阱模式,帮助大家辨别这一类不良的内购游戏。
①首充xxx元(常见套路为六元),获取传说装备、人物等,此种方法充分利用了心理学,通过形似以小换大、高回报的方式来刺激诱导玩家完成首充。而玩家则因充值数额较少常常很“欣然”地充值,从此部分玩家便一发不可收拾地踏上了氪金路,开始入坑。
②入坑后,骗氪方式又有多种套路,如下为作者总结的常见套路:
a.开箱,此种类似于抽卡的模式利用了1938年一位来自哈佛大学的研究生史金纳的行为学实验结论,此实验的大概过程是将一只老鼠放于史金纳箱中,然后在箱中有一处按钮,每次老鼠按按钮时都有一定几率会从旁边的管道中掉出食物,而最后即使管道中没有掉出食物,老鼠也会不断的按按钮,并且不断地观察管道中是否掉出食物。最后通过这个实验得出了一个结论:一套系统通过概率性正反馈可以培养反馈对象重复性触发该系统的行为(说简单点就是会有一种欲望让你不断的按下去。)
不仅如此,此种氪金模式也利用了赌徒心理,一旦玩家氪金开箱而并没有获得他自身所期待的回报,就犹如赌徒投钱赌博而并没有获取到更大的收益,相反而亏了不少,这时很少有玩家能够停止氪金,因而陷入深渊,“成功”被那群纯粹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游戏开发商所套牢,开始榨金。但随着玩家的自我抵触意识增强,为了吸引玩家继续氪金开箱抽卡便有了现在的十连发保出高品质装备等或开箱、抽卡的次数达到了一定数量就保送玩家所需的物品,这些新型的骗氪模式利用了玩家的侥幸心理,认为自己可以再保送之前便抽到所需,同时也通过保送这种模式来“安抚”玩家的抵触心理,即使未出所需到最后系统也会保送我那件“神器”的。虽然那只是一堆数据,却在那时比任何现实中的山珍海味、时潮衣服等真实商品更有魅力,让你心甘情愿的为这堆数据掏光腰包,即使穷的只能吃糠也要让那些万恶的资本家富得流油,试问一下你自己的内心吧,你这样做值得吗?
b.限时折扣、限时购买、“限定商品,从此绝版!”。这些骗氪方法想必大家也不陌生吧,他们均利用了玩家一种贪婪的心理,其中限时折扣是利用了玩家贪图便宜的心理,而限时购买限定商品从此绝版的模式是一种不提高这对数据的任何实用性不佳,强石堆数据的实际属性从侧面以限定限时购买来提高这堆数据的含金量,更加有吸引力的确实玩家氪金达到片刻的目的,常见的例如有节日限定等。
c.花钱才能变强,游戏中刺激虚荣心的排行榜。此种骗氪模式往往附赠了多样化途径变强的“强效药剂”,此“两剂药”要给玩家喝下去又不得不掀起一股氪金潮,而此时氪最多的你可能登上了榜首,但又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大佬”充钱将你比过,于是你又想充钱,然后又是一发不可收拾。实际上,那个所谓的“大佬”只是一个游戏托,专门用来引诱你们氪金,等到最后,即使你在游戏中已经颇有一番满足的虚荣感,但回归现实那八十平米的破房不依然还是你的容身之处吗?游戏和现实哪个你所待的时间更长,想必不用我说了,用你在游戏中充的钱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状况,难道他不香吗?
d.卡付费点。如果说以上几点是为了让你更爽而充钱的话,那最后一点便是让你脱离不爽而充钱。卡付费点是玩家在体验游戏的过程中会突然碰到某一关难度大幅度提升,在不充钱的前提下已经很难过关了,这时便从反向刺激玩家氪金,诱导各位小伙伴们消费。
以上几点就是部分不良内购游戏的常见特征及陷阱模式,接下来我将和大家聊一聊我亲身被坑经历,以及如何克制自己的游戏氪金欲。
我曾玩过的游戏(当然现在都没玩了。)主要来自某马家的鹅厂和某丁家的猪厂(此两者是内购游戏的典型代表公司。)我记得我曾玩过一款回合制、五个纸片老婆的常见套路游戏,那时候我还在上初中,通过到处借钱并许以重息的方式,借来了一千五百元元人民币(那时候的人民币尤其值钱。),硬是一口气把那个游戏充到了v12,后来由于还款无力被迫告知父母,然后惨遭了一波男女混合双打。
这是我记忆比较深刻的第一次踩坑,但由于那时不懂事不思悔改,并没有想何方法来解决,依然高高兴兴地重复着入坑——砸钱——出坑——再入坑的恶性循环模式,直到高二凌晨两点还偷偷在被窝里玩游戏的我突然浏览到了一篇推文的时候,我才有了彻底的悔悟。那篇文章的内容大概讲的是某游戏公司经理一夜有五女陪睡,后来被记者曝光了,那作者借此事表明了一个观点:我们傻啦吧唧充的钱都被那些游戏公司的大肚腩拿去住豪宅了,买跑车了,去嫖娼了,而你呢?还在傻乎乎的用游戏来安慰自己,可能那些被玷污了的女孩中,就有一个就是你的女朋友(毕竟那些女生最后都结婚了。当然,说的可能有点重了,但这也是为了警醒各位小伙伴们。)从那以后我便逐渐节制了自己玩那些坑人的内购游戏,直到现在基本上没玩过什么内购游戏了(除非那些玩家好评高,低氪的内购游戏。)
那么,对待那些坑人的内购游戏,我们应该如何克制自己的氪金欲呢?接下来我将介绍两种方法来克服自己的氪金欲:
a.想想你或你爸妈赚钱的不易。那辛苦挣来的钱被质量很渣,只懂得利用玩家人性的弱点来引诱氪金的内购游戏所几乎无偿地夺去,值得吗?如果你认为不值得就赶紧停手吧!
b.用你即将所冲的金额来和现实中的商品价格做对比,看看你即将消耗的这笔钱能够为你的现实中带来哪些好处?是一餐美宴抑或是一款时潮的服装?想到这里你还会有欲望氪金吗?
总得来说,我还是希望大家可以减少对内购游戏的游玩,不去碰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因为可能这次的骗氪活动不能欺骗你,但并不代表下一次也不行,同时即使你有很强的自控力你也应该离开,因为每次有诱导性的骗氪活动路过时你都要克制自己的欲望,这样也会让你很难受、痛苦,不是吗?
最后向大家推荐两款可以付费购买整款游戏的游戏平台,分别为Taptap(手机游戏平台。)和Steam(电脑游戏平台。),但是也要注意区分里面部分游戏也是需要内购的,会有明显的标识哦。
创作不易,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收藏,有什么其他问题可以和我提问哦,当大家又想氪金的时候,可以回来看看本文章哦,希望能克制小伙伴们的氪金欲!
愿这太阳的光芒能将各位引向更美好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