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红色的“
关注
”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园园
编辑| 小江
内蒙古一90后小伙,主动放弃留学机会,在父亲赔掉大半生积蓄的池塘里埋头苦干。
顶着巨大压力,他在水上养雁水下养鱼,两年后不但转亏为盈,实现了财富大逆转,还在一个月内狂赚300万。
那么,他究竟是怎么做的呢?
图1
放弃出国 回家养雁
小伙名叫陈彦文,他养的雁学名为欧洲雁,当地人喜欢将其称为鸿雁。
在内蒙古,有很多人都养殖鸿雁,但他们养的大部分都是旱雁,平时并不下水。
而陈彦文养殖的鸿雁,虽然品种跟别人的没有区别,但却需要经常下水。
每天,陈彦文必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赶雁下水,这些雁每走进水面一步,都会让他离巨额财富更进一步。
陈彦文有一片500亩的池塘,如今因为养雁,已给他创造了不菲的财富。
然而,就在几年前,当这片池塘还在陈彦文父亲手里的时候,却呈现出了连年亏损的状态。
在陈彦文接手池塘养雁之前,陈父一直在这里养殖白鲢鱼。
图2
然而由于养殖规模太大,白鲢鱼销售受阻,卖不出去,陈父不但赔进去了200多万元,还负债累累。
眼见父母因为二十多年的积蓄全部打了水漂,而愁白了头发,陈彦文这才决定放弃出国学习的机会,回家乡帮父亲打“翻身仗”。
而对于陈彦文做的这个决定,陈父是持反对意见的,他觉得城里发展空间大,所以不愿意让儿子回来走自己的老路。
但陈彦文却说,父母已经年迈,他有理由有义务要承担起这500亩池塘的责任来。
在陈彦文的坚持中,陈父最终妥协将手上的池塘交给了儿子。
2015年7月,陈彦文刚刚接手池塘没多久,便在亲戚家看到了浑身通白的欧洲雁。
图3
这种雁,养殖四个月便可以出栏售卖,一般重量在九斤左右的雁都可以卖到75元,利润大约在20元左右。
陈彦文见这种雁养殖难度不大,且在市场上也很很受消费者的喜欢,所以当即决定在池塘周围饲养一批这样雁。
一开始,陈彦文也跟大多数的养殖户一样,奔着一只20元钱的利润努力。
但养了一段时间后,他却意外发现了更好的养殖方式。
而这种养殖方式,不但让他的利润翻升了四倍,还将一只雁的价格迅速提升到了268元。
那么,这究竟是什么样的养殖方式呢?
迈开腿 管住嘴的高价雁
2015年12月时,正好是陈彦文第一批雁的出栏时间,然而,等他将雁带到售卖市场后,却收到了相当差劲一个反馈。
图4
消费者们不明白,明明是会飞会游的雁,为什么吃起来还依然会有那么多的肥肉。
虽然这批雁,也如预期的一样卖了出去,但由此带来的差劲反馈,却被陈彦文记到了心上。
与此同时,陈彦文也看出,瘦肉多的雁明显更受市场欢迎。
然而,当地人虽然养雁的很多,但都是零星养殖,成规模的很少。
而且养殖的雁千篇一律,都是肥肉多的,使得消费者在买雁肉时,很难买到瘦肉。
此时,聪敏的陈彦文已经敏锐的嗅到了养雁的新商机。
于是在回来之后,他大量查找了欧洲雁的相关资料,发现它们原本不但会游泳,且都是喜水动物。
现在只是因为旱养久了,它们习惯了懒,所以才不下水。
图5
得知这些后,陈彦文心里很块便有了主意。
为了满足消费者对雁肉品质的需求,在买进第二批雁之后,陈彦文便开始每天都赶着雁下水去游泳。
通常,养雁的养殖户都是在幼雁时买入,然后喂养四个月后再卖出,但陈彦文这次,买的却并不是这类雁。
他买的,是养殖户已经养殖了4个月,体重达到9斤重的成熟雁。
陈彦文以75一只的价格,将这些雁收进来。
然后再养四个月,让这些9斤重的雁通过迈开腿、管住嘴的方式,成功瘦身一斤半下去。
起初,因为不习惯下水,很多雁被赶入水中的时候,都灌进去了不少的水,有些胆小的,甚至还会被吓到。
因此,陈彦文只能循序渐进的,慢慢赶它们下水。
图6
而等雁完全适应了下水之后,陈彦文只要一赶,它们便会成群结队的忘池塘中央游去。
除了赶雁下水之外,陈彦文在喂食上也有严格的要求。
正常雁每天一般需要喂食四次,但陈彦文每天却只喂食它们两次,而且每次都只喂三分饱。
他这么做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不让雁们吃的太饱,懒得动弹,二是为了让它们在饥饿的状态下,不得不游到水池中去寻找水草进食。
在保证饥饿的状态下,让雁们都有了足够的运动时间。
四个月后,陈彦文的雁终于从肥肉雁退化成了瘦肉雁。
虽然从外观上看,陈彦文养的瘦肉雁跟常见的肥肉雁相差不大,但一到屠宰场,两者的区别就明显了。
图7
因为养殖周期长,瘦肉雁肤色呈现出金黄色、肉质紧实且色泽诱人。
而且它的肉和皮之间,不但没有一丁点的肥肉,就连皮下脂肪也没有。
陈彦文将自己的瘦肉雁定价为268元,足足比之前的卖价高出了快四倍的价格。
2016年10月,陈彦文第一批养殖的2000只瘦身雁终于上市售卖,然而,很快他就遇到了难题。
瘦身雁养出来了,价格也定好了,但就是没有人来买。
没有人买的原因,陈彦文也知道,市场上最贵的雁,一般卖价都是80元一只,相比之下,他的翻几倍的价格就算是“天价”了。
但陈彦文的雁,光是收购成本都快达到了80元一只,更别提他饲养四个月下来的其他成本了。所以,他的售卖价格不能低。
图8
在这种情况下,他只能想办法让市场去接受他的价格。
铁锅炖雁肉,是当地很出名的一道菜,而陈彦文的妻子就很擅长做这道菜。
于是,陈彦文便想着用这道菜来打开雁的销售市场。
他经常会拍一些妻子做美食的视频,然后将这些视频发布到朋友圈、或者网上去。
在陈彦文的坚持下,没过多久,他就接到了生意,而随着口碑逐渐起来,找他买雁的人也多了起来。
有了销路之后,陈彦文对雁的把控也更严格了起来。
为了买的大小适中的雁,每到收雁的时候,他都会将收雁的价格多提升5元钱。
这样,不仅可以获得优先选雁的权力,还带动其他养殖户增收。
图9
但一只雁多5元的成本,对于陈彦文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这边投钱多了,他就想着在其他地方上节省一下成本,然后平衡收支,赚更多的钱。
实现财富大逆转
向日葵是陈彦文家乡的特产,在每年10月向日葵的收获季过了之后,遍地的秸秆就成了每人要的东西。
陈彦文经过考察探索,发现葵花杆的蛋白含量很高的,正好能满足雁的生长所需。
因此,陈彦文便种植了500多亩向日葵,等向日葵成熟后,他便将葵花秸秆打成粉末,然后给雁当饲料。
陈彦文说:拿这个当饲料喂,他不但多了一份收入,一年还省了大概四五十万的饲料钱。
凭借着他赚钱的头脑和不怕辛苦的毅力,至2017年底的时候,陈彦文养雁的销售额就已经突破了一千万元。
图10
利用亏损池塘获得了年入千万的财富后,陈彦文父亲胸口憋着的气也消去了一大半,他终于在村子里扬眉吐气了一把。
要知道,当初他因为养鱼赔的底朝天的时候,村子里的风言风语,曾一度让他抬不起头来。
或者正是明白父亲内心隐藏的这份情绪,陈彦文在养雁事业趋于稳定的时候,再次下水养起了鱼。
正所谓,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陈彦文决定养的鱼,跟当初让父亲赔进积蓄的一样,都是白鲢鱼。
陈彦文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父亲重新看到养鱼的新希望!
陈父当初养的白鲢鱼是7元钱一斤,但却没有人买,而到了陈彦文这里,他将白鲢鱼定价到了15元一斤后,却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图11
300元一条的白鲢鱼
正常的白鲢鱼,从鱼苗投放到上市售卖,一般两年的时间就可以了。
但陈彦文却在投放鱼苗的时候,决定将白鲢鱼养到三年以上再上市售卖。
2016年,在养雁的500亩池塘里,陈彦文一次性投入了10万尾白鲢鱼的鱼苗。
虽然三年的养殖期很有风险,但陈彦文有预感,只要养成了,那么他的鱼绝对是当地独树一帜的存在。
一边饲养,一边担忧了三年之后,陈彦文也终于等来了答案。
2019年底,在冬捕节的时候,陈彦文第一次在池塘里洒下了捕鱼的大网。
当看到打捞上来的都是超过十斤,且最高达到20斤的白鲢鱼时,陈彦文的悬着的心落了下来。
他兴奋不已,立马借着冬捕节势头,将自己长及腰间的白鲢鱼宣传了出去。
图12
当地消费者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鱼,在好奇的同时,也按耐不住想要购买的心。
而且最重要的是,用这些大个的白鲢鱼做炖鱼,不但肉质鲜美,汤汁也比一般的鱼浓厚许多。
在冬捕节的那一个月,陈彦文以12元一斤的价格,陆续卖出去了20万斤的大鱼,仅一个月就收入了近300万元。
之后,他的池塘不但每年都能出一批高质量的大白鲢鱼,且价格也跟着市场需求一路走高了起来。
村里人都说,陈彦文是个有出息的孩子,他们活了大半辈子,还从来没有见过养什么都赚钱的人。
跟着陈彦文的步伐,很多人也都实现了致富梦。
图13
回乡创业几年,如今,陈彦文的养殖事业正是风生水起的时候,而他之所以能做到养什么都赚钱。
除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父母的孝心之前,最重要的就是,他从不墨守成规,善于在农产品身上找亮点。
而他的经验也告诉了我们,只要善于发现,且能钻研核心内容,抓住亮点,那么即使是再普通的创业项目,也都能够令人找到成功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