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今年二季度,在美国本土开启Autopilot的特斯拉汽车,每行驶 1107万英里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人类驾驶员驾驶车辆时发生事故的概率如何?美国交管部门在今年二季度给出的数字是:对于所有行驶在美国道路上的车辆而言,每108万英里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可以粗浅的认为,特斯拉自动驾驶系统比人类驾驶车辆,安全整整十倍!
关于自动驾驶的安全性,我们通常更多讨论功能安全和主动安全,或者车身强度带来的碰撞安全性,相较之下,被动安全受到的关注似乎少了许多。
随着今后高阶自动驾驶在更广泛的车型上普及,是否意味着被动安全将很难再有技术上的创新?
主机厂和供应商显然不会这么想,俗话说被动安全是车辆事故的最后一道防线,想要追求事故零死亡率,被动安全创新的价值就永远存在。
以被动安全系统中的安全带为例,奥托立夫、均胜电子、采埃孚、华域等头部集成供应商近年来针对自动驾驶需求下的安全带技术变革,贡献了许多新的思路。
融合更多主动功能
我们熟知的安全带是被动安全系统的重要一环,其实在智能化的带动下,安全带也在融合更多主动式的功能。
自动驾驶系统搭载大量的智能化软硬件,让车辆变得更“聪明”。在此基础上,被动安全与自动驾驶系统的协同,也给安全带的智能化提供了基础。
与自动驾驶系统的深度集成,使得安全带可以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实时调整松紧度,为乘客提供预测性的防护和更舒适的体验。
比如当车辆检测到前方有障碍物或者即将发生碰撞时,智能化的安全带可以提前收紧以固定乘客的位置,从而防止冲击造成的伤害。
再进一步,通过安全带上集成的传感器和算法,可以综合分析乘客的身高、体重、体型、坐姿习惯等数据,在系统判断即将发生碰撞前,实时调整安全带的松紧度和位置,减少交通事故对乘客造成的伤害。
而在碰撞事故发生后,算法根据不同等级的碰撞强度,安全带采取对应性的收紧策略,最大化安全带的防护效果。
除此之外,智能化的安全带还能提供预警的作用。当车辆处于L3以上的自动驾驶模式时,驾驶员可以将手离开方向盘,当系统判断危险出现,需要驾驶员接管时,安全带可以通过振动的方式,提醒驾驶员将注意力重新专注于操控车辆。
单车价值将攀升
传统认知里的安全带,在车辆的整体价值中并不起眼,但随着各种智能化功能和自动驾驶系统的集成,安全带的单车价值将实现攀升。
安全带按价值可以划分为低端安全带、中端安全带、高端安全带以及电机式安全带。一条传统的安全带采购成本仅为几十元,而一条电动式的安全带,采购成本达到数百元。
据安信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这四种安全带的单个价值量分别为30、30~40、90~100以及400元,对应的单车价值量则分别为150元、250~300元、450~500、1500~2000元。
随着自动驾驶系统的渗透率进一步提高,主被动可逆预紧式安全带的市场份额将随之提升。
目前价值量最高的主动预紧电机安全带,根据感知系统发送的指令,通过CAN通信实现接收,在通过驱动控模块控制电机实现安全带的卷收、松弛、震动等功能。
供应商的探索
目前汽车安全系统的核心供应商集中在几家头部企业,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头部企业对安全带的技术革新也进行了大量的研发和实践。
奥托立夫是全球公认的汽车安全系统引领者。该公司在去年上海车展上展示的安全带集成了织带递送功能、发光锁扣、可调节加热功能和主动式预紧卷收器,最大程度增加了舒适度和安全性。同时驾驶员通过与织带交互切换自动驾驶模式,让出行更安全和便捷。
作为国内汽车安全领域的巨头,均胜电子对自动驾驶和安全带的融合布局多年,旗下均胜安全已开发出主动式电动安全带、带触觉反馈提醒的安全带等新产品。均胜在高端车型量产的电动可逆式预紧装置,保障了在行驶中出现紧急状况时,电动安全带可以根据车辆接收的信号做出响应,结合线性或双级限力装置,视不同碰撞程度采取合适的卷收策略,在碰撞前和碰撞后都能提供安全保护。
采埃孚则在推出第四代ACR8主动控制安全带卷收器后,于近期展示了又推出ACR8.S座椅集成式版本。当发生碰撞(位移)前,约束系统可以将乘员拉至更安全的位置。得益于电驱动单元,ACR8系统能够实现进一步的安全功能,例如在自动紧急制动等关键驾驶操作中快速收紧安全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