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技术打造深海油气田运输安全通道
航天技术打造深海油气田运输安全通道 更新时间:2010-9-17 7:07:33 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航材公司双金属复合管中海油深水项目――复合管试制新产品在西安通过了专家鉴定。此举为航材公司拓展复合管应用市场、进军中海油领域迈出了第一步,也将成为该院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试制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双金属复合管是四院利用航天防腐技术的成熟经验,采用金属管道爆燃加衬技术生产的新型内衬防腐管道,既能满足特殊环境对于管道机械性能、耐蚀性能的要求,比采用传统技术的防腐寿命高出4~6倍,同时又大大节约了镍、钛、镁等贵金属的使用,降低了制造成本和资源消耗,具有极高的性价比。 从国家有关节能、节材的产业发展政策来说,双金属复合管是一种节约型、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先后获得陕西省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西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从2006年开始,该项目先后获得陕西省、西安市重大科技项目产业化多项支持。 产品瞄准深海油气田大项目 2006年3月,中海油在珠江口盆地1500米水深处发现了荔湾3-1大型深海天然气田,成为首个在中国领海内发现的深海气田,也是我国目前最大及最深的海上气田,探明储量为1000亿立方米至1500亿立方米,标志着中国海油开始进入全新的深水勘探开发领域,届时,所产天然气将主要供应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和香港地区。 目前,中国南海油气田开发已经列入国家海洋开发战略,也是中海油“十二五”发展战略的重点。 航材公司正是捕捉到了这一国家重大能源开发战略的机遇,为打破国外企业对海洋工程用双金属复合管的垄断,实现我国深水管线复合管材国产化,减小海洋管线投资成本,积极争取到了荔湾项目组的支持,按照海底管线的国际标准要求,承担起了研发试制适合于中国南海油气田开发使用的双金属复合管材的历史重任。 航天技术经受深海环境考验 复杂的深海环境对石油管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特别是要在铺设期间和服役期间能承受起巨大压力和海浪的冲击,否则维修起来极其困难。 深水海域开发在我国刚刚起步,与国外水平相比,差距很大。海洋工程用管道技术成为制约我国海洋开发的技术难题之一。面对这一难题,以荔湾项目为背景,航材公司新产品研发直接瞄准1500米深水管线技术。这个深度是目前亚洲海域海洋开发的最大深度。同时,研发产品技术起点以国际公认的、海洋开发必须遵守的权威国际标准为基础,产品各项技术指标要求起点很高。 本次研发的两个规格的新产品均为大口径海底管线管,是海洋工程中管线管的主流规格,使用的材料是档次高的镍合金材料。 从2009年1月开始至今,在研发和试制的刻苦攻关中,航材公司与中海油、国际大型工程公司等进行了12次技术交流,研制了5台非标设备,在设计中增加了12项新技术指标,改进了2项工艺路线,新增加了16项工序,使生产流程达到了国际标准要求,同时还有4项技术指标超过国际要求。在产品研发试制进行的7项关键技术攻关中,有5项技术被专家评审鉴定认为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3项技术在国内属于首次采用,2项制造和检测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向海洋石油市场全面挺进 海洋工程用双金属复合管的研发成功,将揭开我国海管设计、铺设与国际接轨采用高性能新型管材的序幕。目前,中海油崖城项目、荔湾项目已经确定要采用双金属复合管。“十二五”期间,中国南海石油开发将会给复合管带来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中海油使用效应的带动,将极大地推动航材公司复合管出口业务的发展。 荔湾项目复合管的试制成功,仅仅是复合管产品进入海洋石油市场迈出的第一步。要正式进入荔湾项目,既要得到中海油的认可,同时还必须得到国外大型工程公司的认可。为此,加强与国外大型工程公司的技术交流,按照要求完成一系列的技术和工程验证,使公司与国际上复合管同行具有相同的技术和商务履约能力是航材公司的当务之急。同时,他们还在积极争取国际知名石油公司的认可,使复合管真正进入国际海洋石油市场。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