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山西洒拖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忙碌而有序的场景映入眼帘,技术人员正在对一批出口俄罗斯的订单进行检测。研发总监蒲勇介绍:“每一个擦窗机器人都是精密的工艺品,它们内部包含了250多个零部件。我们的研发团队需要在核心芯片上编写复杂的算法,通过各类传感器实时采集信息,构建清洁地图。这需要我们具备高超的机器结构设计和精细的工艺制造能力。”
在数字化与智能化的新时代浪潮中,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在这片充满活力的科技海洋中,位于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晋中开发区的山西洒拖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以其卓越的技术实力和不断推陈出新的创新精神迅速崭露头角,正在引领人工智能清洁领域的新潮流。
从全球首款可以适配戴森吸尘器的擦窗机器人W1到全球首款带基站的双轮极速擦窗机器人π0pro,再到荣获意大利A设计金奖、国际CMF大奖、亚太IAI等多项国际大奖的洒拖F7除醛清洁机,这家专注于研发、生产、销售擦窗和擦地机器人核心部件及整机的高科技企业,已经拥有120余项专利,远销德国、日本、澳大利亚、保加利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一款好用的高层楼房擦窗神器一直是人们的刚需。针对市面上很多清洁产品擦不干净或者容易掉落的情况,山西洒拖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研发团队每天都在围绕技术难点进行头脑风暴,把技术领先确定为公司的奋斗方向。
蒲勇说:“世界上的玻璃大小不一、厚度不一,窗框不一样,就连每个窗框胶条的厚度也不一样,为此,我们将市面上能买到的胶条全部买回来进行研究,它的种类有两三百种,累计有三四万米,公司投入了三四千万元的资金来解决玻璃胶条的问题。并且,我们还把市面上能买到的不同厚度花纹的玻璃也全都买回来做实验。”
研发的每一步都是十字路口,而十字路口没有答案。研发人员深入了解用户需求,持之以恒、刻苦攻关,历经上万次的实验、推翻、革新、再造,不断对产品进行升级和优化。2015年擦窗机器人第一代产品问世;2018年第二代产品问世;2020年第三代产品问世,首次出口韩国、德国;2023年首款带基站的双轮极速擦窗机器人π0pro问世,这款最新的智能擦窗机器人运行方法首创“双盘行走”技术,通过优化橡胶材料和玻璃的摩擦系数,提高动力装置的传动效率,使行走盘形成微量角度,在同一动力装置上实现旋转擦盘的功能,大幅提升了擦拭速度和清洁效果。
蒲勇介绍,该公司这批“硬核”的研发人员,平均年龄只有28岁。“自主创新是我们的生命线,我们只有把这个领域做精、做透、做到极致,才能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一直走下去。”该公司副总经理孙晓普说,“我们公司专门设立了引才办公室,以项目团队的方式做研发创新,研发人员的收入也是最高的,每年的研发费用均保持在总收入的10%以上,并且每年都在增加,去年就达到了15%。”
正是这种对技术创新的执着追求,让洒拖机器人在人工智能清洁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自2021年公司启动洒拖机器人项目以来,旗下技术成果包括智能擦窗机器人、智能擦地机器人、“森友汇”系列产品等取得了重大突破。洒拖机器人项目也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国家级“物联网示范项目”“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
除了技术创新外,洒拖机器人还积极拓展市场渠道。建立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零售模式,建设4间产品网络直播间,与多位网络头部主播、影视演员进行合作,提高产品知名度,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直观的购物体验;同时,该公司积极参加广交会及德国、俄罗斯等电子消费品相关境外展会,拓展海外市场,去年销售额达到了2亿元,同比增长了20%。
为实现“山西机器人山西造”的目标,该公司还积极推动上下游配套产业链条,供应商从原来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逐步迁至山西。通过引进和培育本地供应商,逐步实现材料本土化目标,新产品所需材料的本土化比例达到50%。进口零部件费用也从2018年的最高峰4000万元人民币,实现了每一项零部件、每一项软件的国产化代替。
“真切地感受到,只有持续研发,才能让企业创新有活力,去年我们的研发费用是成本的两倍。我认为,只有把研发做好了,我们才有强大的工业基础,才能支撑我们的中国制造走向全世界。”孙晓普说。
山西晚报记者 张杨 通讯员 冯静宁
(责编: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