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残件
咱们先说说百年风雨,要说百年风雨,就要先说杉木的特点,不知各位是否了解,明清时期杉木作为门、窗、花格、以及室外雕刻中大量使用,为什么使用杉木而不是其他木料,那就要从杉木的特性说起,杉木有大料,本人在木材市场亲眼见过两米直径十几米高的杉木原料,
杉木又轻又软,基本上在国内木材中,杉木最轻,用指甲盖就可以划伤杉木,指甲盖的硬度为摩氏3度,能划动杉木,说明杉木硬度低于3。
杉木还有两个其他木材不具备的特点,一不怕水,二不怕晒,因上述特点,所以杉木最适合在室外使用,也有人说榆木在明清时期也作为大门使用,榆木木板也是很多人的选择,但是只要仔细看看就会明白,榆木只是更多的小户人家的首选,榆木有两个因素不能进入大户人家门窗的首选,一、太重,大户人家的门首要条件是经常开启,太重的门不适合经常开启,二、榆木怕水怕晒容易变形,仔细看看榆木百年以上的门板就会发现,风化严重,外表纹理沟壑纵横。
残件切割后,杉木条形纹理清楚
同样是百年以上的杉木风化纹基本不太明显,这是因为杉木纹理的特性造成的,为了方便大家了解,我把这段杉木锯开一段,给大家展示一下,杉木横断纹清晰可见,是一条一条的,在30倍放大镜下,杉木纹理一条紧实一条松散,这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杉木不惧风雨的原因了,松散的木质可以吸水,紧实的木质又可以挡水,这就像堤坝挡水的原理一样,软硬结合,有吸收有阻挡,这样一遇到下雨就会减缓对水的吸收,同样在阳光暴晒中也不会一下子把内部水份蒸发掉,这样的好处就是木质内部不会轻易变形,木质外表也不会轻易产生风化纹,这一优点即使是紫檀木也无法相媲美。
杉木残件30倍放大镜下,实线为木质紧实,宽大的线为木质松散
我们可以看一下紫檀木百年风化纹。
小叶紫檀外表风化严重,小叶紫檀怕晒怕水的特性明显
我们再来看看百年前工匠的精工细作,按理说这块花格残件非常普通,只是我在将残件上的一个榫卯拆除时发现,发现榫卯处没有打胶,早就听说古董家具需要打胶,用动物胶猪膘、鱼鳔,动物胶虽然好,但是有一大弱点,怕热,俗话说没有什么古董家具是一壶开水烫不开的,就是说明胶怕热,遇热则开,这也是古代工匠的聪明之处,夏季户外阳光暴晒,杉木花格门窗打胶也没有用。
榫头部位,细微的外宽内窄
那只靠榫卯能撑百年吗?在细看在榫头位置发现了不同于其他榫头的问题,其他榫卯工艺都是榫与卯深度宽度一致,杉木因其木质较软,榫头上部比下部略宽,榫母内部也是不同于其他榫母,外窄内宽,这种插接方式一旦插牢,很难再次打开,确实牢固,使用这种方式也就不需要在打胶了。
榫头上部,翘头
榫头上部还有一片原木保留,这是为了不让外部雨水沁入,同时也起到了很好的美观效果,可是我要提醒大家,这只是一个残件,如果是一扇窗户,大约需要上百个这样的榫卯,而一个院子的门窗基本上就无法计算了,在明清时期没有电动工具,全靠手工,制作这么大量工程,而且如此精工细作,真是对古人的坚韧精神肃然起敬!
榫卯、翘头结合,防水又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