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国忠:中日应当与欧佩克合作支持欧元
谢国忠:中日应当与欧佩克合作支持欧元 更新时间:2011-1-25 10:32:13 谢国忠:支持欧元
未来,中国和日本都应当与欧佩克合作,为后美元时代做好准备。三者控制着大部分美元资产
中国和日本购入市场抛售的国债,支持欧元区。中国和日本的外汇储备达4万亿美元,足以消除一些欧元区经济体正在面临的流动性问题。市场恐慌会导致利率和债务负担的恶性螺旋式上升,最终破产。中国和日本可以阻止一些条件较好的经济体坠入这一困境。原来条件就较差的经济体则不应得到帮助。
中国和日本的行动能从两个方面帮助自身。首先,欧元是在美元之外充当全球贸易、大宗商品定价和外汇储备货币的惟一选择。如果欧元瓦解,美联储将进一步大胆追求通胀,以牺牲美元持有者的利益为代价,降低美国的杠杆率,减少负债。中国和日本持有大量美元资产,如果美元贬值,两国将深受其害。
其次,欧洲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日本第三大贸易伙伴。欧洲避免恶性循环,保持健康的贸易伙伴地位,符合中日两国的利益。
现在只要提及监控发达国家,一定会关注债务,而对发展中国家则要监控通胀。市场对一些欧元区经济体出现的主权债务危机惶恐不安,要求这些国家或提高利率,消化债务,或增发钞票,弥补赤字。如果利率上升超过某个程度,一个平时财务状况健康的债务人也会破产。那些针对公司或国家的投机性攻击,其主要力量就在于能够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最近,中国承诺认购西班牙和葡萄牙债券。日本一直致力于购买“欧洲金融稳定机构”发行的债券,已购买了近五分之一。这样还不够。中国和日本应为它们的欧洲项目紧密合作。它们拥有共同利益。
如果中国和日本齐心协力,他们可以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包括帮助欧元区规避因金融市场恐慌带来的不必要的经济困难,并支持欧元替代美元成为储备货币。
发达国家必须去杠杆化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十年,发达国家被巨大的信贷泡沫笼罩。他们的杠杆率升至约50%。低利率和相关资产价格上涨,导致他们债台高筑,特别是家庭抵押债券市场。全球化导致发达国家低通胀、低利率、工资增长缓慢。供应增长转移至发展中经济体。他们依靠低利率刺激需求,助长了由债务引发的资产泡沫。
危机爆发时,所有受影响的国家均追求相似的策略以稳定形势,即通过注入资本、给予流动性支持和主权保证,延长政府对面临崩溃的金融机构的扶助。虽然主要目的基本上都已达到,却令像爱尔兰这样的国家陷入灾难。由此产生的债务使危机前十分节俭的爱尔兰政府面临破产。紧急注资的成本一般会大幅增加政府负债,限制这些国家在未来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
随着全球信贷泡沫破灭,我们目睹发达经济体的应对态度正在分道扬镳。挑战在于降低杠杆率。衡量国家债务的良好标准是实体经济的总体债务水平,包括政府、非金融企业和家庭部门债务占GDP的比率。例如,美国政府债务为14万亿美元,家庭部门为13.4万亿美元,非金融企业部门为11万亿美元。总债务为38.4万亿美元。2010年,美国名义GDP可能为14.8万亿美元。因此,美国国内负债率为253%。欧元区的同一指标则为250%,英国为280%,日本为370%。
金融危机爆发前十年,发达经济体的实际杠杆率增加了50%。因此,可以说,他们若想达到正常水平,需要减少三分之一的杠杆率。削减的速度取决于经济依赖外国资本的程度。至于如何削减有时取决于政策选择。
对有些国家而言,好像什么都未发生过。澳大利亚也存在泡沫,却成功熬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因为大宗商品价格随着美联储实行零利率政策,以及中国信贷大规模增长有所上升。一旦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很可能就是其泡沫破灭之时。无论中国经济增速显著放缓,抑或美国利率激增,都将诱发泡沫破灭。
日本也没有降低杠杆率。收紧私营部门的效果已被政府支出赤字抵消。日本人在使用储蓄方面极其偏爱本国项目。日本政府可以极低的利息借贷。日本没有任何诱因改变自己的行为。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希腊和爱尔兰之所以出现问题,是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央行。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小型经济体无法利用货币政策来处理外债畸高引发的金融危机。危机爆发时,外国人希望把自己的钱要回来。这些国家就必须勒紧腰带支付外债,或者至少让别人相信他们有能力很快偿清债务。增印钞票必将导致货币崩溃,拖欠外债,不可避免地导致破产。
欧元区正在勒紧腰带,解决他们共同面临的债务负担。这不是由于市场压力。1993年,奠定欧元基础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得以签署。该条约骨子里包含了在欧元区实行负责任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成分。财政赤字占GDP的3%这一上限,尽管频频有国家违规,但却将政策磋商设定在“合适的”水平。此外,欧洲央行的职责仅仅是稳定价格,而非像美联储那样,肩负稳定价格和尽可能创造就业的双重使命。
123下一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