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板渐直中部经济加速潜力大

频道:基金定投 日期: 浏览:0

“腰板”渐直 中部经济加速潜力大

“腰板”渐直 中部经济加速潜力大 更新时间:2010-11-3 7:39:10   今年前三季度,中部地区六省实现GDP总量共计60231.79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22.4%;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共计41039.56亿元,占全国投资总量的2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共计21741.27亿元,占全国消费总量的19.5%;出口总值共计完成441.08亿元,占全国出口总值的3.8%。

依靠全国10.7%的土地,承载全国28.1%人口的中部,有着承接中国经济东西联动发展,连接南北经济融合的重要作用,处于中国“腰板”位置的中部地区,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在全国整体经济中的表现再次证明:腰板渐直的中部地区,经济总体运行趋稳,未来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驱动中部前行的马车仍然存在着巨大加速潜力。

投资高位趋稳——现投资结构调整潜力

从中部崛起规划战略的实施,到湖北“武汉城市圈”、湖南“长株潭城市群”、安徽“皖江城市带”、河南“中原城市群”、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山西“晋中都市圈”等区域发展规划的确立,中部地区拥有“覆盖全局,细化局部”的区域发展战略支持,由此带来的投资热情和力度均呈现上涨态势。

“围绕城镇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基础设施、人员物流等交通基础设施展开的大量投资,是带动中部投资力度释放的主要源泉。”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这样的高位投资态势将随着发展规划目标的实现持续存在。

近年来,随着促进中部崛起的一系列区域规划的实施,中部六省都依托规划政策,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均呈现上涨趋势,旨在完善城镇、交通以及产业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发展。

今年前三季度,中部地区共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1039.56亿元,各省增速同比在全国均处于领先地位,其中安徽更是以33.9%的同比增速居中部之首。

麻智辉认为,区域经济发展在经过规划前期的基础设施投入之后,投资结构的升级转型至关重要。他强调:“包括第一、二、三产业间的投资比例分配、政府与民间投资的占比以及外省投资甚至国外投资的增多将为区域发展注入更多投资活力。”

消费持续增长——现内需拉动潜力

中部地区的消费表现诚然无法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但由于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政策的带动效应,今年前三季度,中部地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741.27亿元,实现全国近五分之一的消费带动。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黄征学对本报记者说,“消费作为三驾马车中最重要的一环,应当得到最大重视。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最终要在消费拉动上得到体现,中部地区仍然需要在未来形成消费拉动。”

今年以来,随着国家“扩内需、保增长”战略政策的有效实施,居民消费处于不断上升态势,就中部六省而言,消费同比增速均在18%增长线以上,其中安徽、湖南、湖北、河南、江西均高于全国18.3%的同比增速。

外贸恢复增长——现外需带动潜力

与投资、消费在全国整体经济中所占比例日趋增长形成对比的是,中部地区的出口表现只能用“平平”描述。尽管中部六省的外贸出口形势前三季度均呈现恢复增长,完成出口总值441.08亿美元,但仅占全国出口总值的3.8%。

对此,相关分析人士认为,一方面说明中部地区的经济类型不属于外向型,另一方面也说明中部地区的外贸发展潜力存在巨大空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副研究员魏际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部地区出口产品主要为能源、原材料等初级品,未来在中部地区完善投资环境,以及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工作实施的前提下,外贸类型有望朝着外贸加工等外向产业类型发展。

“外贸进出口的发展程度对于区域产业类型也有较大影响。”魏际刚强调,中部地区需要依靠内需和外需的共同推动,完成中部崛起的总体战略目标。中部地区的出口现状证明,未来中部地区在这方面的发展潜力仍然是巨大的。

黄征学也认为,有着国家赋予中部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定位要求,未来中部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有着较大潜力,内需和外需的共同拉动将全方位促进中部经济发展。

相关文章:

高盛: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将企稳高盛: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将企稳前三季深圳地区券商整体佣金费率水平同比降21.4%亚行行长表示将大力支持东盟基建项目中部六省发展回顾:重塑经济脊梁共谋绿色崛起发改委宏观院专家表示中国需要有“三高”伤心群租房解读十二五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新内涵超50家企业有望第二批试点“木制建材下乡”多地闹油荒:没有柴油明天也没有

三次元影像测量仪

光学影像测量仪

测量仪仪器

高精度光学测量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