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规划“十二五”“走出去”重点在周边
商务部规划“十二五”“走出去”重点在周边 更新时间:2011-5-1 10:27:45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已经完成,包括十二个专项规划,初稿已经都有了。”知情人士告诉本报。
之前,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曾介绍:商务领域“十二五”规划包括1个总体规划、3个国家级专项规划和6个部内专项规划等。总体规划为《商务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级专项规划为《国内贸易发展规划》、《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规划》和《沿边地区开放开发规划》。
在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霍建国看来,商务部‘十二五’规划的初稿,较之此前政策,有三个方面的大变化。
消费:从农村到城市
“国内贸易规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提出来。”去年12月份,京西宾馆举行的一年一度的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讲话的最后脱开了讲稿。
随后,商务部的“十二五”国内贸易规划也从部内规划上升到国家级规划,这也摆明了商务部在今后五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即是扩大国内消费。
“怎么来提振国内贸易的发展,重点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应该侧重流通还是消费?”这是背后争论较多,一直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的。
特别是2009年金融危机之后,商务部扩大国内消费的重点一直放在农村。试图将农村消费市场的潜力逐步释放,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当时的形势下,商务部提出了以“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为目标,以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扩大农村消费为重要任务,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产品“农超对接”、“双百市场工程”、下乡产品和农资流通网络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完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促进农民增收,拉动农村消费。
“客观讲,商务部抓农村消费的确有一定的效果,但整个消费的60%~70%还是在城市,农村消费量只占了三分之一。”霍建国说,“那我们为什么不去抓大的呢,这次‘十二五’规划中,明显有了向城市偏转的意向,网点建设和服务配套体系的建设都有所加强,这个方向是对的。”
现在城镇化变成了所谓的土地城镇化,就是说,只是“城市面子”的扩张,人的素质和消费的能力并没有补充上来。要完善城镇化的进程,城镇的配套设施、公共服务、销售网点都应该有所布局。这样就会创造出新的消费环境。
“这就说明我们下一步国内贸易的重点应该放在流通,而不是消费。”霍建国说,“流通和消费是配套的,有了正规的服务体系和销售渠道,消费自然会有所提升。现在一些中小城市和新生城市,还是很不完善的,这些东西是需要国家先拿出钱来投资的。”
“走出去”重点在周边
日前,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介绍,“十二五”期间,商务部将依托十大规划,重点促进扩大国内消费的同时,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目前,海外增长确实比较快,但是海外收购支撑了几乎70%的比例,真正的生产性的投资还不是很明显。
“‘十二五’规划中,下一步走出去的重点在亚洲。”商务部一位官员说。
专家分析,加大亚洲的投资,也就是新兴市场的投资。这缘于它的经济增长潜能和市场成熟程度,而且政府重担也小一点,相对稳定一些。
在非洲、拉丁美洲,中国多是一些资源性的投资,但是资源性投资将来的回报或者效率看不太准。“一年就上了100多亿,大部分都砸在铁矿石,但是怎么评估这个投入和产出还看不清楚。”霍建国说道。
此外,非洲投资不仅风险高,需要的配套工作相对更多,要承担一部分社会责任。据了解,现在在非洲开矿不能像过去来了就开发,开发者要对环境有一个保护,对当地的就业、经济增长都要有利好。
而欧美市场,投资环境的确很好,但也确实是有障碍。霍建国认为,下一步,欧美的市场,应该鼓励一部分规范的上市公司来投资。
加强FTA促GNP
“十二五”期间,不容回避的是中国外贸面临的外部环境将更加严峻。据统计,2009年中国的出口占全球的9.6%,但是遭受的反倾销案例占到全球的40%,反补贴案例占全球的75%,遭遇的贸易调查数约占同期全球案件总数的43%。中国已经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对象国。“我们不能只是被动接受。”上述商务部官员说,“十二五”期间,我们应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为外贸发展创造有利环境。“不仅是多边,双边也很重要。”在他看来,当WTO这样的多边贸易体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时,双边和区域合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全球化及投资自由化的进程,进而推动WTO框架下全球的贸易自由化。
霍建国认为,一方面,要妥善解决中国与几大传统贸易伙伴的摩擦,稳定相互间贸易环境和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要在落实和扩展现有自贸区成果的基础上,探寻与更多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大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积极、稳妥推进区域货币合作,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支持更多企业“走出去”。“FTA中加强投资、加强合作的内容,真正的目的是要追求一部分海外的利润。”霍建国说,“我们现在才意识到GNP的重要性,因为它是一种财富主权的象征。我们的海外资本,急需的是候时可以调回来的,这个东西的机动性很强,而且它在你的视野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