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需强有力的法律监管体系护航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着眼中长期,强调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会议以37字来阐述资本市场:要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019年以来,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问题在重要会议上被多次提及,强调要提升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水平,提高现有金融体系的适应力与竞争力,及时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等。在当前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时期,在临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关键阶段,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创新、健全现代金融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制度建设需要保驾护航
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要以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及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为基石,同国际准则与惯例相衔接,兼具市场化与合法化改革发展理念,着重加强资本市场改革顶层设计,深度调整优化资本市场规范性、透明性、开放性、灵活性及柔韧性。具体而言,需要进一步提升现有金融体系适应力与竞争力,凸显其普惠性能,提高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服务效能;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资本市场改革创新“先行棋”,完善多层级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改善市场主体合法合规意识及风险治理水平,加快证券基金及中介机构改革;提升金融产品的质量及可获得性,服务多类型投资者的多样化投融资需求;同时把好市场入口关与出口关,建立健全新股发行机制及市场化退出机制;采用更多市场化工具,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稳定,深化区域金融合作,加快构建能够支撑国内需求及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的完整资本市场基础制度。
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的推进,需要强有力的法律监管体系保驾护航。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是保护投资者权益,营造法治资本市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应有之义。我国资本市场曾由于起步相对较晚,制度建设存在一定短板,违法犯罪成本较低,法律惩戒威慑不足,导致多起恶性财务造假案件的发生。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曾多次强调打击证券违法犯罪,并于今年7月11日召开的第三十六次会议上明确全面落实对资本市场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的工作要求,多措并举加强和改进证券执法工作,全力维护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和良好生态。对证券违法行为“零容忍”的态度表明了我国政府整顿资本市场乱象的决心。新证券法与各项监管规章条例的陆续出台,为证监会和相关部门的执法工作提供坚实基础。
加强市场主体诚信建设
近年来,我国企业海外融资上市的案例不在少数,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案引起轩然大波,对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走出去”和“引进来”两方面均带来不利影响。市场主体财务造假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可能演变成政治问题,影响中国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对外形象。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既是确保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顺利推进的必要之举,也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实现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需要加强对市场主体的诚信建设,加大对证券违法活动的惩处力度,提升监管的常态化、科学化、智能化,使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资本市场能有效发挥“晴雨表”功能。
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是构建投融资良性生态、增强金融资源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的重要基石。在目前经济形势仍然较为严峻,不确定性较大的背景下,中国能否继续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效率企业能否及时通过金融系统获取充足资金。资本市场作为引导资金进行优化配置的重要渠道,在直接融资占比不断走高的趋势下,其在为企业筹集资金、助力实体经济扩大再生产的同时,也肩负着为居民财产保值增值、提高居民资本性收入、刺激消费的责任。
在以“六稳六保”为主基调的经济工作开展过程中,资本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是助力维稳中国经济基本盘的关键。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确保新增融资规模重点流向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运行的资本市场将为金融资源的渠道畅通、合理流动、精准投向提供保障,以解疫情当下制造业供应链上关键环节企业的燃眉之急,为服务实体经济稳定提供支撑。
根据此次会议讨论的内容来看,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发展将在实施更加积极的货币政策、加强微观主体活跃度和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三者之间构成三角支撑框架,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是更好地驱动我国经济整体良性循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