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中国宝安 石墨烯中试不可能
质疑中国宝安 石墨烯中试不可能 更新时间:2011-3-24 17:55:54 当“石墨矿”被媒体成功证伪,而相关券商报告真实性被质疑的同时,中国宝安的石墨烯迷局仍旧未解。
3月23日,中国宝安在2010年年报中披露,国泰君安等券商确实曾调研过中国宝安子公司贝特瑞,而在年报中,中国宝安则继续强调了“石墨烯已完成小试,正在进行中试”。
事实上,此前的3月15日,在回答媒体关于“石墨矿”报道的澄清公告中,中国宝安的回应即在第一部分就强调了公司石墨烯的研发情况,而本该首先回应的“石墨矿”则被公司放在了第三部分。
自去年10月石墨烯的制备者获得诺贝尔奖后,中国宝安即成为A股市场“石墨烯”概念的第一股。
然而,根据记者多方调查发现,中国宝安披露的“石墨烯已在中试”说法存在众多疑点。
3月23日,有接近中国宝安的业内专家向记者透露,“根据我的了解,中国宝安至少在年前还没有开始做石墨烯,连试验都没开始。”而根据石墨烯的研发周期,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中国宝安完成由小试进入中试的可能性并不大。
而此前中国宝安旗下公司贝特瑞高管梅佳曾在某论坛上提到了“氟化膨胀石墨技术”制备方法,该业内专家也表示,“这种技术属于氧化石墨烯的范畴,但不是目前顶尖的技术。”
而市场颇为看好的石墨烯,其前景也未必如此辉煌。
有新材料研究专家告诉记者,石墨烯目前制造较为困难:单层石墨烯极不稳定,大尺寸较难制造;两层或多层石墨烯则其特性会发生改变,层数较多则特性与普通石墨无异。也就是说,石墨烯微观方面的良好特性在宏观应用上存在差异,即石墨烯宏观的应用前景目前被人为夸大了。
中国保安石墨烯的真相到底如何?
“年前还没开始做试验”
石墨烯是仅由一层碳原子构成的石墨薄片,2004年由英国的两位科学家安德烈・杰姆和克斯特亚・诺沃塞洛夫制备。石墨烯不仅是已知材料中最薄的一种,还非常牢固坚硬;作为单质,它在室温下传递电子的速度比已知导体都快。
在目前公开的宣传中,石墨烯具有非同寻常的导电性能、超出钢铁数十倍的强度和极好的透光性,它不仅可以开发制造出纸片般薄的超轻型飞机材料、超坚韧的防弹衣,甚至还可以制造“太空电梯”的缆线。它的出现有望在现代电子科技领域引发一轮革命,有望代替硅生产超级计算机,制造光子传感器、晶体管、触摸屏等。
2010年10月5日,安德烈・杰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因为对石墨烯的“突破性实验”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而2个多月后的1月20日,中国宝安公告称,“自2008年起,子公司贝特瑞公司在原有石墨技术的基础上,开始了石墨烯的研发和产业化攻关。目前已完成石墨烯制备工艺的小试,正在进行中试,并已提交了该产品相关技术的发明专利申请一项”。此后这一表述被中国宝安做为统一答案被多次强调。
3月23日,中国宝安证券办人士向记者解释称,中试是产业化生产前的实验室阶段。中试成功后只是具备了产业化生产的条件,但并不等同于可以产业化生产。
但公司的这一披露却有诸多疑点。
3月23日,一位跟中国宝安密切接触过的行业专家向记者透露,“年前我们联系时,中国宝安还没有开始作石墨烯,连试验都还没有。”
该行内专家表示,年前中国宝安方面曾与其联系,咨询并希望能就石墨烯研发一起合作。“从他们与我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什么东西都还没有准备,对石墨烯知识的了解还没有你知道的多。”
至于宝安方面提及的“氟化膨胀石墨技术”,“根据我的了解,做出来的东西应该属于氧化石墨烯,在技术上目前不是顶尖技术。”这位行内专家强调。
上述专家表示,宝安披露的石墨烯研发情况,“只是他们早期的资本运作”,与石墨烯本身无关。
那么,中国宝安是否可以在春节前后及最近的2个月从无到有完成小试、进入中试呢?
这位行业专家表示,小试是实验室的未出成品阶段,中试表明已经有成品,中试成功后制造方法不同到小规模生产需要的时间也不同。
而就目前国内外石墨烯研发情况来看,“小试到中试根据方法不同需要几个月到几年的时间,几天是不可能做到的,一两月的话,如果汇集国内外顶尖的专家,提供一流的条件也许可能完成,但这种可能性不大。”该行内专家强调,“目前国内石墨烯的研发如果没有国外专家的参与,基本不可能做出先进的东西来,毕竟石墨烯国外研究得比较早。”
这意味着,中国宝安基本无法在近两个月完成小试进入中试。这与中国宝安对外披露的信息不符,也不符合此前贝特瑞高管梅佳对外公布的“预计在2011年1月份投产,希望可以做出百公斤级的产品”。
而实际上,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商业化生产销售石墨烯的公司主要有两家:南京吉仓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巨纳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泰州巨纳新能源有限公司。
记者以风险投资的身份从上述两家公司的负责人处了解到,南京吉仓目前只是小规模生产,一次生产十几克,且产品要达到工艺级水平需要等到今年下半年。目前石墨烯产品销售主要定向给高校和研究所等做科研用,每次销售0.5克至几克不等。
泰州巨纳则透露公司主要生产单层石墨烯,因与三星有研究上的合作,目前加底衬的石墨烯尺寸已经可以达到20多厘米。但现有产能也只有约100克每季度,完全没有达到量产的程度。产品销售也主要是定向的高校和部分大企业,整体量都不大。
南京吉仓负责人称,“目前公司资金需求较小,要过几年以后这个市场才可能发展起来。现在谈风投早了至少2-3年。”
泰州巨纳也表示,“5-10年以后石墨烯的下游应用才能发展,届时量产石墨烯才具有经济价值,现在即便生产了销路也十分有限,更何况技术上还十分困难。”
从以上信息来看,中国宝安有夸大自身石墨烯的研发进展之嫌,其意图是什么?
谁是“石墨烯”吹鼓手
中国宝安涉足石墨烯,目前记者能找到最早的公开的证据是,2010年10月22日-23日,第五届华南锂电高层论坛在深圳举行,中国宝安子公司贝特瑞高管梅佳在论坛发言称,“我们已经在2008年开始做这个工作,在贝特瑞的氟化石墨技术基础之上,用氟化膨胀石墨技术做石墨烯。目前我们正在建一条中试的生产线,预计在2011年1月份投产,我们希望月可以做出百公斤级的产品”。
而在网络中,有文章指,先前贝特瑞公司网站上曾发布有“贝特瑞已成功量产石墨烯”的图片,去年诺贝尔奖之后不久,“贝特瑞网站上关于石墨烯的图片就悄然消失了”。
不过记者目前没能在贝特瑞网站上找到该图片,但在贝特瑞的公司简介中目前仍然有以下介绍,“在未来 5-10年的先进材料开发上,贝特瑞研制并产业化的钛酸锂、磷酸铁锂、层状锰酸锂、硬碳、纳米导电材料、石墨烯、导热石墨、碳纤维等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方向”。
该涉及石墨烯的简介最早则在2010年11月5日平安证券《坐拥负极龙头、新能源业务风生水起》的报告中被原文引用。
而中国宝安股价突破12元阻力平台也在此前后。
10月5日诺贝尔奖公布后,10月18日中国宝安创出10.75元阶段低价后开始小幅攀升,23日梅佳在论坛上透露石墨烯即将量产的消息后,股价快速突破前期高点,到11月5日平安证券报告时最高涨至17.11元,此后继续逆势上涨到11月25日的19.16元。
12月22日至2011年1月18日,受大盘持续急跌影响,中国宝安股价阴跌至13.3元。19日,大盘大涨带动中国宝安触底反弹,最大涨幅7.66%,这一并不明显的涨幅,且并非当日两市表现突出个股,中国宝安却异常地主动发布公告。
其在19日发布《新产品引发进展公告》指,“子公司贝特瑞所研发的新产品――石墨烯,近期受到了市场的关注”。
然而,记者并未搜索到2011年1月19日以前,任何关于中国宝安石墨烯的媒体公开报道,在股吧等传闻集中地也未发现在1月份有类似石墨烯的消息。更早的2010年12月份,曾有两条探讨石墨烯量产的帖子,但并未引起关注。
《新产品引发进展公告》发布后,1月20日大盘低开低走,中国宝安却开盘迅速冲击涨停;全天大盘创出80.45点、2.92%的罕见跌幅,中国宝安虽然午盘打开涨停但仍收涨7.92%,并因此领先大盘走出调整。
针对中国宝安的公告内容,1月21日,平安证券和国泰君安均及时发布看好研究报告。国泰君安指,宝安在这个可以引领未来20年发展的新型材料的研制上已经迈出了领先的一步,并且从已申请专利的进度来看,已经小有成果。“在非常安全的估值基础上,石墨烯的研制打开了公司未来巨大的发展空间。维持增持评级,建议积极配置。”
平安证券也认为,此次宝安石墨烯小试成功进入中试阶段,为宝安未来业绩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中国宝安未来业绩高速增长值得期待。维持对公司‘强烈推荐’的评级。”
宝安的股价由此再次扶摇直上,春节前后均未停歇,到2月22日上涨到25.45元。由此,从诺贝尔奖公布以来,涨幅高达136.74%。
与此同时,对中国宝安石墨烯概念的挖掘和质疑同时涌现,并以3月15日中国宝安澄清公告前后最为激烈,其间“为石墨烯研发打开巨大空间的石墨矿资源”被重点关注,一度掩盖了中国宝安石墨烯概念的光环。
如今,石墨矿已经被证实并不存在,但未来是否存在现在无法确定。在中国宝安的澄清公告中,“该探矿权具体位置尚未明确,面积未知,且公司无法确定能否取得探矿权,也无法确定取得探矿权后能否探出矿”,及鸡西地方政府的函文保证都埋下了伏笔。
而同时被再次重点强调的石墨烯研发情况则再次唤起了市场的记忆。
3月22日,风暴过后中国宝安的股价开始企稳。当日晚间,中国宝安披露2010年年报,年报中“产品研发方面,公司研发的新产品――石墨烯已完成小试,正在进行中试”的信息再次被强调。
3月23日,中国宝安“石墨烯研发已完成小试,已在中试”的消息遍布网络,其股价高开高走,一度冲击涨停,尾盘收至7.04%,成交量恢复强势拉升阶段水平。
在“石墨矿”风波后,中国宝安石墨烯概念在市场上又再次迈入了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