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第二波反弹渐近A股将迎红色星期一
经济观察报:第二波反弹渐近A股将迎红色星期一 更新时间:2010-8-15 0:04:53 本周市场冲击2700点未果,顺势回调蓄势。下周市场看点颇多,首先看“满月”农行的走势,脱下“绿鞋”的农行能否坚守2.68元的底线;其次看8月18日光大银行上市后的表现,以上两点很可能成为左右下周走势的关键。
反弹遇“黄灯”A股“点刹”重寻博弈
A股今年走出的最大一波反弹急忙来了次“点刹”。
上证指数最新价:2606.70 31.22 1.21%股市直播资金流向市场雷达这是今年A股凸显 “政策市”的延续。增速放缓下的中国经济带来了流动性将进一步收紧的心理冲击;房地产调控的房价松而不动,更面临着调控的复杂性。
不过,可以看到的是,经济“二次探底”的忧虑在步步消除,A股由反弹转退为震荡蓄势,并为上升寻找新的政策突破口。同时,市场参与者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但不管是散户还是机构,均在A股转型期的变量中摸索并重新博弈。
反弹缓步
上周公布的7月份CPI及一系列经济数据,基本都落在机构的预期之内。
上投摩根投资副总监许运凯称,7月份的CPI数据也属于中性偏好,3.3%应是全年的一个峰值,通胀处于可控状态。
经济基本面依然按照其自身的规律运行,变化的仅是政策预期和市场情绪,而这些预期和情绪又在向资本市场迅速传导。
7月初,经济增速下滑的数据反而成为利好,因为这引发了对政策调控放松的预期。“今年上半年,政策面对A股走势的影响作用远远大于基本面。”上海一位基金经理表示。
股市由7月2日的2319.74点强劲反弹,最高上摸至8月3日的2681.79点,近300点上涨幅度达15.6%,成就了今年以来最大的一次上涨行情。
私募基金和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泽刚用“人心思涨”来形容这波反弹。
“做中期策略的时候,我们本来认为反弹会在四季度到来,判断的依据是经济增速下滑后政策将出现松动,但是没有想到政府对GDP下滑如此不能容忍。”国都证券分析师张翔称。
北京一位著名的私募基金前期几乎空仓,此轮反弹中也部分提高了股票仓位。该私募基金经理认为,这是一波“存量资金”的行情,市场做多一旦发生扭转,行情在时间上就可能延续,直到大部分资金赚到了钱、做多的动力减弱为止。
私募排排网一项调查显示,90%左右的私募7月底-8月初的仓位在50%以上。
A股今年也第一次出现赚钱效应。由于有存量仓位,许多公募基金最近一个月的净值反弹都有10%左右。“加仓半个月后就能有15%的收益,我已经很满意了。”上述上海的基金经理坦言。
也许正是在这种心态下,7月宏观经济数据出炉前,借着对CPI的担忧,8月10日A股拉出一根长阴线,沪指下挫调整78点,周期型行业出现回调,资金获利了结凸显。
政策观察期
300点的反弹并不足以让所有机构赚到今年的“吃饭钱”就已经开始面临问题,反弹还能否持续?
李泽刚的修正行情仅为一种反弹而非反转。
这一观点颇具代表性。虽然李泽刚认为,行情或仍能持续1-2个月,支持反弹的因素还没有改变:阶段性的融资高峰已过;如果房价不暴涨,负面政策趋于减少;没有更坏的事件发生之前,估值重心继续大幅度下移的幅度有限。
少数更乐观者则认为,A股将由此反转,并将震荡上行。
目前在券商中,中金、广发、光大证券[15.92 0.70%]持谨慎观点,认为估值修复行情已经进入尾声。他们的理由基本一致:通胀走高,货币政策并没有出现趋势的变化,经济还在回落过程中,难以对市场形成系统的支持。
券商中看多的阵营则是中信、兴业、宏源、银河证券等。其中以中信证券[12.22 0.74%]为代表,他们认为三季度经济下滑势头将有所缓解,四季度GDP环比增长将有所回升,8月市场仍将震荡上行,四季度上证指数[2606.70 1.21%]可运行至3000点以上。
纵观上述券商观点可以发现,其逻辑分析中最重要的两个变量为通胀和房价。目前的多数看法是通胀在七八月份见顶回落,而房价虽未继续大涨但并无进一步松动,因此政策进入观察期。
房地产调控的不同预期则是分化焦点。
例如,8月初银监会建议暂停北京等重点城市的第三套房贷,有观点认为,现在房价依然不跌,甚至小幅上涨,以及楼盘的空置率问题会逼出新的调控政策。
瑞穗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则较为乐观,他预计伴随着政府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增加,房价有进一步松动的可能,而经济软着陆迹象明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将更加宽松。
目前,公募基金中判断谨慎者偏多,本报了解到,五大基金公司中,嘉实、博时基金相对谨慎,华夏、南方操作灵活,华夏基金在2600点上方即进行过减仓,而易方达相对乐观。
“如此鲜明的两类观点在今年还是首次出现,或许行情还会震荡延续。”上投摩根基金一位投研人士称。
8月10日的较大回调中,有私募降低了仓位,有基金公司透露,保险资金当日在进行申购。
A股转型期变量
纵观今年的A股走势,前4个月延续了2009年8月信贷正常化后的牛皮市,在3000点胶着。今年4月16日以来,在各地接连出台的房地产调控等收紧政策下,上证指数持续下跌至7月初,累计下跌幅度达到27%。
加上此次反弹,连续三次行情发生较明显转折的起因均是政策调整。但不容忽视的是,A股市场确实正在经历一个特殊时期。
一位从业超过9年的基金经理表示:“2007年-2009年,从资产泡沫到全球经济危机再到天量信贷投放,都是前所未有的,2010年,经济在减速中经历转型也是近年来的第一次,A股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2004年-2007年,4年间中国GDP均超过两位数增长。2008年至今,GDP增速回落至个位数。房地产投资和出口对经济的拉动难以为继。
“这是今年股市最大的背景,习惯了经济高速发展的A股正在寻找到新的位置。”张翔称。
“从市场权重看,未来两年指数或许没有大机会,权重占比大的传统行业没有系统性机会,其波幅会越来越窄,而热点也许将反复出现在新兴产业及大消费板块中。”一位私募基金经理称。
另一个大背景则是全流通的真正到来,今年底A股流通市值占比将接近90%,A股估值水平总体呈现震荡回归态势。
张翔计算,按美国标普500约0.8倍的PEG、沪深300盈利增速为20%计算,理论上A股合理的动态PE在16倍。截至8月12日,沪深300的动态PE是13.4倍,但明年的盈利增速可能达不到20%。
随着产业资本力量的增加,市场参与者的结构发生着变化,传统的机构投资者如公募基金的影响力大降,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股票投资方向基金资产净值占A股流通市值不足15%。
大小非解禁曾经被认为是2008年下跌始作俑者,目前中小板、创业板估值基本上回升到历史的高点附近,第一批上市的创业板公司将在11月1日集中解禁。11月份解禁市值约为331.84亿元,占创业板流通市值的36%。
不可忽视的是,反弹一个多月以来,许多个股价格已再创新高。在私募基金中睿合银投资公司投资总监刘睿看来,与过去几次底部相比,目前A股的整体估值水平绝称不上便宜。
除了创业板解禁,地方城投项目贷款实际损失到现在没有定论。同时,2010年A股月度融资738.8亿元已经超过2007年的665亿元,而发行市盈率并没有明显下降,仍有45-55倍。
李泽刚发现,如果把时间放长一点,乐观的因素明显减少,“全流通时代,中国资本[4.65 0.00%]市场市场牛熊转换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产业资本的流向,目前看A股市场仍然资产价格体系中的一块高地。”
“满月”农行拖累大盘的可能不大
本周股市在2700点关隘前止步,在经济数据公布前,周二出现了一次大幅度调整,一根长长的周阴线预示着上攻了一月有余的多头行情暂告段落,大盘重新寻求新的平衡点。
今年7月份的CPI数据创下21个月来的新高,CPI指标同比增长3.3%,与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2.25%相比,已经重现了“负利率”的状态,对继续抽紧银根和加息的预期,市场主动放下了身段。通胀的压力总体上对股市偏于利空,尽管市场挖掘出了个“通胀概念股”,但这仅仅是作为一个题材短炒而已,不具备长期持股的理念。
决定上证指数的走向得看大盘权重股,而说到底得看大盘银行股的走向,大盘银行股没戏则股市大盘没戏,但这不妨碍小盘题材股的热炒。本周的大调整多少与农行的走势有关。农行上市一个月,有“绿鞋”机制呵护,农行上市初期成功地守护住了2.68元的发行价,并且“秀”了一把,拉高到2.88元,尽管只有7%的涨幅,但还是唤起了市场的人气,但到本周五“绿鞋”机制截止,农行又回到了2.68元的发行价,守护得极为艰难。下周,相关机构已经没有义务拿钱换农行股票了,农行的2.68元的底线是否还会固若金汤,值得市场关注,这也是大盘深幅调整的一个直接原因。
高密度IPO也是做空市场的一个推手,本周光大银行携6个小盘股发行,市场资金捉襟见肘,新股经过了一段大面积破发之后,倒逼IPO的发行价大降,现在发行市盈率比一年前平均降了一半,这也是近期新股上市热潮劲头十足的一个原因,那些新股摇号专业户又开始高兴地数钱了。
下周市场看点很多,首先看已经满月的农业银行走势。下周起,为农行上市保驾护航的“绿鞋”机制已经失效,完全放飞的农行能否依然坚守2.68元的发行价,股市如同打仗,靠被动地守护是守不住的,最好的防守是进攻。其实农行的发行价也没必要过多地在乎,已经2.68元了,沪深股市最低价股票也跌不到哪儿去;其次,要看下周上市的光大银行走势,8月18日上市而且股票代码吉利得一塌糊涂的601818,光大银行能否给市场“发一发”值得关注,3.10元发行价不高,但发行市盈率16倍在银行股板块中还是显得高了,但光大银行流通股不大,先上市的只有24.5亿股,没有H股,上市后满月之前有“绿鞋”呵护,如果整个银行股板块企稳,那大盘企稳就有了基础;再次,下周的新股发行并不太多,只有7个小盘股发行,资金面上会比较宽松,这也给市场带来了修身养性的机会。
双头不成立第二波反弹渐近
当前市场上关于“本轮反弹已经结束”的舆论日益浓烈。我则认为,中级反弹并未结束,而只是中继;第二波反弹为期不远。
第二波反弹的动力何在?一是9月份国务院有望发布《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政府并配套投资5万亿,比2008年底政府拯救金融危机时的4万亿还要多。这势必进一步明确中级反弹的主流热点,对中小板、创业板和主板中的高科技股产生极大的推动。二是中央国资委和地方国资委推动的购并重组,年底央企将由125家整合为80-100家。再加上上海今年30%的国有资产将注入上市公司等。三是机构的“吃饭行情”还刚开始。5月上旬至6月下旬,大盘在2600-2500点搭了一个半月平台,这是社保基金和保险资金公开建仓的位置,这些表明,新老主力都不愿在此一线出局,还想做第二波。这也许是大机构今年难得的“吃饭行情”,岂容白白错过。如果第四季度突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或房价开始下跌,不排除银行股、地产股联袂带动指数出现报复性反弹,当然那是后话。
“红色星期一”概率不小
本周二以来的持续下跌,让多数投资者恐慌异常,尤其是周四沪市失守了2600点和20日均线两个技术位后,选择出逃者甚众。但是周五的大盘却峰回路转,重新收复了上述重要点位,下一个“红色星期一”看来又有望持续了。
按照统计,“红色星期一”屡屡出现,往往代表市场的强势,它更多出现在大牛市中。相反,“黑色星期一”则往往与弱市市场、甚至熊市相伴。以3181点此轮持续大跌行情为例,期间的10个星期一中,居然有7个是“黑色星期一”,其中不乏中大阴线。例如4月19日的跳空大阴线长达150点,5月17日的大阴线长达136点,5月31日的中阴也长达63点。
所以,目前既然能够持续出现“红色星期一”,说明很不简单,所以对此轮行情的市场潜力不容低估。
就本周而言,就在市场开始悲观之际,周五大盘绝地反击,重新收复2600点和20日均线,表明大盘持续调整,不断震仓、洗盘,很大程度上是为后市进一步拉升蓄势。随着下周30日均线上穿60日均线,大盘的技术面更加向好,大盘再度拉升明显进入“倒计时”。从这个意义上说,下周一再现“红色星期一”,看来不是一种奢望。
阿琪:指数迷你熊个股迷你牛
行情一进入8月份就剧烈震荡,之前看反转的投资者认为是“洗盘”,之前看反弹的投资者认为是筑头。如此,短期必然还有继续拉锯震荡“搞搞晕”的过程。对行情有些“晕乎”的何止是普通投资者,在5月底,行情在2481点短期井喷的时候,某中字头著名券商发布了一篇重磅投资策略报告,报告的核心观点是行情已经反转;但在6月底行情大阴破位的时候,该券商以临时策略报告的形式向核心客户否决了之前的反转观点。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因为不具备产生反转行情的基础,目前又处于反弹压力区,大势格局是个“迷你熊”。“老手斗老手”,但市场但估值已不便宜,这就决定着风格化的个股行情可以继续出挑,但活跃程度只是个“迷你牛”。
中报行情开始进入尾声期,市场即将迎来业绩预期调降的压力。因此,个股行情结构重心正在逐渐向市场新的投资主题重组行情集中,由于重组题材股行情是发散性的,“指数迷你熊,个股迷你牛”的行情将会继续演绎下去。
李志林:反弹结束,还是反弹中继?
由于本次反弹高点低于5月28日2686点、7月CPI创21个月新高、农行绿鞋机制行将结束前破发岌岌可危,银行股和石化双雄接连跳水,以及周四20天均线告破,于是,市场上关于“本轮反弹已经结束”的舆论日益浓烈。我则认为,中级反弹并未结束,而只是中继;逼空式的第一波虽然结束,但还会有第二波更高的反弹。
一、7月数据不改全年经济理想状态。许多人从7月份经济数据中解读出两大利空,一是CPI3.3%,可能导致加息;二是PMI连续三个月下滑,意味着今年经济增长一季度比一季度差。其实,7-8月CPI走高,有去年同期基数低的翘尾因素,还有阶段性的食品涨价因素,但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和统计局发言人都已明言,全年平均CPI控制在3%以下,达2.9%左右是有把握的。再加上美国、日本宣布继续推持低利率政策,以及政治局会议把“全力保增长”、“稳定政策”作为下半年主基调,因此加息的担忧纯属多余。应相信政府有能力将今年经济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将过热状态回归到稳定状态,这是积极的、正面的举措。应该看到,这种GDP10%、CPI3%的增长态势,是中国过去30年以来的最理想的“高增长、低通胀”发展模式,是科学发展观的成功体现。经济学家和分析师们实在没有必要像2009年初那样,一味主观臆想推测悲观的数据而杞人忧天。既如此,股市必像2009年上半年那样,对下半年经济的理性预期作出提前反应。
二、货币政策有望向宽松方向适度微调。7月份M217.6%,是19个月的低值;M122.9%,是13个月的低值;M1和M2的剪刀差5.3%,也是今年以来单月的最低值;企业存款大幅下降,仅增1845亿;居民存款仅增1609亿,均为2007年10月以来的新底。由此可以推断,未来几月央行所谓的货币政策将作“适时微调”,是向宽松方向微调;所谓的“下半年将动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不是市场恐惧的进一步提高,而是在今年三次上调后转为下降。再看贷款,上半年同比下降了37%,而下半年则可同比增加29%,贷款环境也略显宽松。这也支持着中级反弹的继续展开。
三、超大盘股农行遭市场“用脚投票”,将使国际板望而生畏。以2.68元低发行价、足足超过银行利率一倍分红率的农行,都被市场所抛弃,足见市场对大盘股的成长性不予认同,市场实在是缺乏能承受超大盘股扩容的资金,高速增长的全流通比例,令大盘股的估值只能越来越低,甚至低于香港、美国股市。在这种情况下,有关方面试图推出国际板、让境外大盘股来大量融资,必遭到市场抵制。而超低价发行亦非所愿,这样,国际板只能是镜中月,水中天。农行的破发,可说是市场对超大盘股的抗拒,是不堪承受之重的呐喊,是对A股存量资金不致外流的保护,无疑是一大利好。
四、“双头”之说不能成立。不少人以本次反弹2681点比上轮反弹2686点低5点为由,武断地作出了“双头形成、反弹夭折、2319点必破”的结论。殊不知,“双头”通常是指较短时期内形成的M头,且第二个“头”比第一个“头”低,是快速下跌后的反抽。而现在人们看到的“双头”,从5月28日--8月3日,间隔两个多月,期间还挖了坑,并已填平;前后两“头”的主力、市场热点和指数的含义早已变得面目全非。与其说是“双头”,不如说是“头肩底”更合适。更何况,即便所谓的“双头”,也单单就上证综指而言,而在代表了沪深80%中小盘股的中小板综指、创业板指、深综指、深成指中,根本不存在“双头”,而是一波比一波高,甚至早已越过了半年或年线。仅拿一个走势最落后、内涵最窄、最受市场边缘化的上证综指,就对大盘说事、下结论,指导自己的决策和行为,并咨询给大众,实在是以偏概全,不负责任。
五、第一波调整已近尾声。从2319--2681点逼空式上涨波结束后,大盘没有选择大幅调整,而只是以小波段式回踩,这本身已说明了本轮行情的性质。目前,调整已临近尾声,至2530--2550点足矣。理由是:大盘始终受到五周均线、60天线和30天线的支撑;成交量没有大幅萎缩,且跌时缩量,涨时放量,表明筹码锁定性好,主动性买盘还相当踊跃;过高的KDJ和RSI指标快速回落,至下周初即可进入底部区域;三大银行股、石化双雄已将近回到2319点起始位置,各项技术指标都率先见底;众多的中小盘高科技股不惧上证综指百点下挫,反而逆势上扬;周五大盘一举收复20天线;农行发行价上的抛盘已消化大部,下周的破发,可能就是本轮调整的最后一跌,以及第二波反弹的契机。通常第一波是全面上涨,而第二波则是结构性上涨。由于踏空资金在第一波上升中看清了大势,故在调整中精心选择了重点对象,并敢满仓持有。因而,第二波反弹中个股行情将更火爆,力度更大;在第一波踏空或半踏空的机构在第二波中所获取的盈利,通常都大大超过第一波用部分资金抄2300--2400点底部而后获利了结者,足以用个股行情弥补前面的几百点指数。所以第一波的胜利者切不可错漏了第二波。
六、第二波反弹的动力何在?很多人认为,再续反弹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理由。其实不然。一是9月份国务院有望发布《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政府并配套投资5万亿,比2008年底政府拯救金融危机时的4万亿还要多。这势必进一步明确中级反弹的主流热点,对中小板、创业板和主板中的高科技股产生极大的推动。二是中央国资委和地方国资委推动的购并重组。年底央企将由125家整合为80--100家,央企的整合模式为:强强联合、以强并弱、重要行业加速从商业链整合。如今大限将临,每天个股异动连连。再加上上海今年30%的国有资产将注入上市公司,各地的重组案例也目不接暇,相关个股动辄涨停或停牌重组。这些信号表明,今年是中国股市20年来最大规模、最大力度的一次购并重组潮,将给股市注入接连不断的外延式成长性推动和“乌鸦变凤凰”般的神话,这可是罕见的利好。三是机构的“吃饭行情”还刚开始。打开K线图,V字型的左边,即5月上旬至6月下旬,大盘在2600--2500点搭了一个半月的平台,这是社保基金和保险资金公开建仓的位置,也是公募基金将仓位减至70%的时段。2500点破位后的V字型坑,是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火线增仓的位置。而在V型的右边,即8月初2600点左右,公募基金翻多后迅速增仓,仓位又到了80%以上。V字型右边在连续放量,又未现长阴杀跌,而是温和地小幅调整,这表明,新老主力都不愿在此一线出局,还想做第二波。这也许是大机构今年难得的“吃饭行情”,岂容白白错过。如果第四季度突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或房价开始下跌,不排除银行股、地产股联袂带动指数出现报复性反弹。当然那是后话。
顾铭德:七月份经济数据没有变坏
本周股市下跌震荡可以有不同解释,比如技术调整,获利回吐等等,但并不表明七月份经济基本面转坏了。国家统计局本周公布的经济金融各项数据与前几个月没有本质区别,也就是沿着年初宏观调控的降温目标平稳运行,软着陆。这种软着陆使宏观经济在下半年运行更具有可持续性,更稳健。本周股市下跌表明相当投资者对这些数据有些担心,少数媒体对某些数据进行随意解读,致使投资者更加恐慌。投资者担心的问题主要是:
其一,下半年通胀形势会否恶化、严重。只要把去年的CPI环比和同比指数一直延续到今年7月份走势,就会发现今年7月或8月份就是此轮价格上涨的顶峰阶段。众所周知,2008年10月初美国雷曼兄弟破产致使次贷危机引发经济危机,随后美国、中国及全世界展开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2009年上半年是经济危机最严重阶段,中国物价指数在这段时间内是负的,这半年时间也是全世界包括中国银行业投放贷款及货币量最多的时间段。这段时间投放的贷款货币量会影响其后的价格水平。到了2009下半年中国物价指数开始从负数转正,这表明经济增长率开始恢复正常。此时,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已经领先全世界在中国控制信贷规模和货币投放了。但是2009年上半年投放过度的信贷和货币量开始对物价产生催涨作用。2009年下半年,一方面各银行已经收缩信贷,但物价逐月上涨。到了2009年底和今年初,国务院把管理通胀预期作为宏观调控目标,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不变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了三次,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增幅同比较大幅度下降。但是物价上涨具有惯性,信贷和货币量收缩对物价调控具有滞后性。到了今年7月份经济过热的数据明显降温,如投资和工业产值分别下降7到8个百分点。这种下降必然会抑制下半年价格指数,而且去年是前低后高,越到上半年,翘尾因素越少。各种因素表明,下半年CPI或PPI指数环比走平,同比增幅见顶回落是大概率。
其二,下半年中国会否进入“滞胀”病态。这里涉及到滞胀标准问题。七月份数据表明,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为17.9%,进出口超30%。内需和外需是全世界各国平均水平的3到5倍增幅。中国经济如果称为“滞胀”,全世界就没有经济增长了。当然,下半年经济增速会下降。这种下降完全与经济变坏是两回事。投资者如果因此而看空下半年股市,完全是看错了原因。总之,宏观经济下半年是降温平稳状态。这种状态对股市影响具有中性特性,股市仍然延续过分下跌后的收复失地行情。
桂浩明:房地产政策松动可能性不是很大
凤凰卫视8月13日《股市风向标》节目播出“桂浩明:房地产政策松动可能性不是很大”,以下为文字实录:
周佳虹:那我们刚才提到这几天在A股在地产股的带领之下是回稳。那么投资者压住政府放宽楼市政策,可是银监会是已经公布要求银行理财需要纳表,以控制银行表外贷款的问题。从四月份内地进行楼市调控以来,房企的融资渠道已经是越来越困难,在香港上市的一些内地的房地产商也是频频发展来集资,溧阳证券就指出这个情况会持续。桂先生请教你最近的房地产的板块的升势,到底有没有基本面可以支持,那么地产股对资金的需求,会不会导致相关的股份随时回调呢?
桂浩明:确实从现在来看,银监会是仅仅卡住差汇利率这一招。前不久出台的政策建议北京、上海等四个地方第三套房是停贷,另外在别的地方第三套房你要买的话可以,是150%的利率。应该是基本封住了这样一个可能性。那么对房产商以来,今年以来房地产贷款也比较难,所以它没有办法,只能通过走信托的办法发行房地产信托。那么最近银监会叫停了银信合作包括有些业务,银行本来是作为表外业务的时候,也必须并入表内。这样一来,又进一步收缩房地产企业融资的路径。所以这个停应该说对房地产行业来说,基本面的利空还在持续不断的发展。
有些人指望能否松动,包括中房协出来几次上诉国务院,但是实际上我们看可能性并不是很大,或者是说它更多代表一些已经坚持不住的中小房产商、开发商的利益,那现在来看这种可能性我觉得是相对比较有限的。
那么如果进一步展开说,房地产企业当中受到一个资金面的问题,可能会出现资金的断裂。那么这种情况下,它不可避免会有一个甩价来卖楼。所以大家对年内特别是对四季度房价的价格波动,恐怕大家是不能掉以轻心。那么也因为这样,所以我觉得如果现在股市上的房地产股票,尽管看上去估值比较低,但是对它们的后市还要留份谨慎。特别是对一些中小型的房地产公司来说,它的资金链可能资金本身不是很雄厚,资金链是比较绷紧的。那么如果坚持不到年底的话,就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对此处我想投资者,至少在买卖这一股票的时候要特别警惕,不能盲目追涨。
姜韧:7月通胀是猛虎还是纸虎?
周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4%;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4.8%,比上月回落1.6个百分点。7月CPI数据有可能是本轮通胀反弹的峰值,原因在于7月CPI数据3.3%中去年通胀翘尾因素就占了2.2%,而真正的市场价格上涨因素仅占1.1%。与此同时,前几个月持续飙升的PPI数据先于CPI数据拐头向下,暗示着价格上涨的传导机制已弱化。
何谓“翘尾因素”,也称滞后影响,是计算同期比价格指数中独有的、上年商品价格上涨对下一年价格指数的影响部分。如某一商品2009年前6个月价格均为每公斤0.5元,7月份上涨到1元,一直到2010年12月份均保持同一价格,虽然2010年价格保持稳定,但计算出来的2010年前6个月的同期比价格指数却为200%,表明价格上涨一倍,这就是这一商品价格指数中的“翘尾”因素,是上年7月份价格上涨对下一年上半年价格指数的滞后影响。由此可见,7月CPI数据看似高达3.3%,但当月新涨价因素却仅占1.1%,7月通胀更像是纸虎。
再解析这1.1%的新涨价因素,食品价格上涨6.8%,对当月新涨价因素的贡献率达到70%左右,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3.6%,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3%,可见食品涨价因素一马当先。如果国内CPI统计口径也与美国CPI统计口径接轨,这1.1%的新涨价因素可能还会少掉一半,因为在CPI统计构成中,美国食物类及动力类所占权数比例仅有18.6%,并且国内这两类损耗品所占权数比例则达36%以上。假如国内也应用美国核心CPI的概念,这么国内的CPI也就减少原先一半的内容了。美国核心CPI数据也早已超过了2%,但美联储基准利率却仍维持在0-0.25%,负利率情形较国内有过之而无不及,两相比较国内通胀难言猛虎。回顾历史,2008年通胀高峰亦出现在7-8月间,而至当年四季度通胀则快速回落,今年情形可能也不例外,当通胀这只纸老虎被戳破时,A股反转态势亦将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