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金业绩“负责”的不止是基金经理
对基金业绩“负责”的不止是基金经理 更新时间:2011-5-4 12:26:41 基金2011年的一季报是非常有看头的。看头不仅在于当季的情况,更在于和过往情况的比较。
比如以2010年全年收益最高的前20只基金为例子,除了王亚伟管理的华夏策略和华夏大盘精选基金,2011年一季度整体业绩表现得非常不理想,大多数要到行业垫底的1/4区间里。
在把基金业绩与他们设定的长期业绩目标——“基准指数”相比较后,我们可以发现,今年一季度里,偏股基金是落后基准的。在绝对收益出现负数后,相对表现的落后,这让一直强调“相对收益”的基金行业有点“没面子”。
再比如,虽然2011年一季度是基金季度业绩最近5个季度中第三次负收益,可是累计过去5个季度的整体业绩,开放式基金依然是盈利的,而且还有不小的相对收益。
这表明,基金相比市场平均水平,还是有明显超额收益的。哪怕是剔除了管理费、申购赎回费以后,哪怕是在操作相对被动的2011年一季度后,这个超额贡献依然明显。基金对投资人来说,依然是个合理的选择之一。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大众对于基金的评价整体低于其实际的业绩呢?
我们认为,这个结果很可能和一个情况有关,即内地的开放式基金,尤其是占其主力的股票基金,整体都属于“进攻性”品种。大多数基金,在股市表现上涨的时候业绩也涨得快,但市场下跌或盘整的时候则难保要出现损失。但不可否认,这样的操作风格,会使基金投资者的持有过程比较痛苦,尤其是在市场暴跌时,基民净值受损时,基金难免会遭到“基金亏钱还收管理费”的质疑。
从这个角度看,基金业需要努力的不止是投研部门,同样应该包括市场部门。如何尽量减少把“进攻性”品种卖给头发花白的老年人这样的案例,可能是基金业获得社会更大认同的一个必要条件。
而同时,在此基础上,鼓励长期的业绩观也很重要。从这个角度看,对基金业绩负责的绝不止是基金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