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金融机构为抗疫提供信贷超1.4万亿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3月1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发挥再贷款再贴现政策作用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情况。
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表示,截至目前,银行金融机构为抗击疫情提供信贷支持已经超过1.4万亿,依照2月份的数据来看,信贷比去年同期大约增加了1300亿左右。
相关报道:
支持企业战“疫”复产 银行加大小微信贷投入
中国银行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国134家城商行和18家民营银行全部出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金融服务具体举措。截至3月10日12时,全国城商行、民营银行提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专项授信等信贷支持2982.99亿元。
随着各地企业的逐渐复工复产,企业融资需求明显回升。上证报调研多家银行发现,银行进入3月份后的信贷投放开始快速反弹。商业银行同时积极调整贷款结构,加大对小微信贷的短期信贷资源投入。据悉,2月份以来,多家银行通过发行小微金融债的方式,从银行间市场吸收较低成本负债,进而更有效地输血中小微企业。
整体信贷需求回暖
“3月上旬刚过,对公信贷需求环比已经有明显变化。一是复工复产的企业多了;二是各地都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利率和额度上都有支持;三是2月份多家银行任务完成都不理想,3月份必须要抓储备抓投放。”一位长三角地区上市银行公司金融部负责人表示。
一家华南股份行资深对公客户经理说,3月份对公信贷需求确有上升,尤其是一些中小微企业,随着复工一下子有了授信需求,这与往年比是很明显的变化。
“根据支付数据测算,本地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率为46%,整体的信贷需求回来了。”江苏地区某农商行行长透露,从贷款类型上,虽然目前企业短期融资行为较多,但整体看,一季度信贷投放总量应该比较乐观,同比不会减少。
这位行长表示,相对而言,银行中长期信贷投放目前还存在一定压力。“中长期贷款是随着企业固定资产投入、技术改造而产生的。企业投入不足,中长期贷款需求就不足。很多企业现在要优先考虑‘求生存’,扩大生产的‘谋发展’还暂不考虑。”上述银行高管认为。
而且,从另一个积极层面看,疫情让企业对流动性管理有了新的认识。银行人士在采访中感慨,疫情之前很多公司根本不要银行授信,怕跟银行借钱。以前往往是银行客户经理追着企业提供授信服务,这次疫情让很多企业对如何更好进行流动性管理有了全新认识,明白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银行多渠道“补血”支持信贷投放
很多小微企业近期的生产经营受到冲击,资金流暂时遇到了困难。而如何缓解中小微融资压力,助力其正常的复工复产,成为市场关注的问题。作为经济“血脉”来源,银行积极多渠道拓展负债来源,采取多种举措帮小微、民营企业共渡难关。
从金融专项资金支持力度看,央行积极为中小银行“补血”。2月初,央行推出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向疫情防控重点企业提供优惠贷款支持。而自再贷款政策和企业名单发布以来,多家获得资金的银行制定专项服务方案、加强特色融资产品服务等措施,确保疫情防控专项再贷款精准到位,支持企业全面抗击疫情,复工复产。
区域银行是服务当地中小微企业的主力军。中小银行在获得央行低成本资金的同时,多渠道拓展负债,才能以更低的融资成本支持帮助企业融资,扩大信贷投放。
上证报梳理相关信息发现,自2月份以来,已有长沙银行、宁波银行、青岛农商行等12家银行密集发行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其中10家为区域中小银行。
除了央行专项资金以及发债外,专项同业存单也成为中小银行业支持信贷投放的主要力量,且利率较同期其他同业存单利率低10个至15个基点,大大降低了负债端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