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行业:通胀和流动性压力推高存款准备金率
银行行业:通胀和流动性压力推高存款准备金率 更新时间:2010-11-12 7:31:32 事项: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1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评论: 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市场其实有所预期,但与预期里差别提高准备金不同的是,这次是全面提高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提高准备金十分符合周小川之的对于“池子”表述,周小川最近表示将建立一个吸收海外量化宽松带来的热钱流入的“池子”。我们认为提高存款准备金是一种吸收流动性的较好方式,这种手段对于政府来说成本较低,法定准备金的利率仅有1.62%,要远远低于央票和国债的收益率,还能够长期冻结资金,并在需要时进行十分灵活的上下调节。 因此,我们认为此次上调准备金应是准备金率持续提高的一步,在2010年已经4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大型银行的准备金率为17.5%,中小型银行为15.5%,较年初已经提高了2个百分点。如果热钱流入较多,准备金还将有快速的上调,甚至可能把准备金率提高到20%左右。 持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于银行来说,对于息差会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其实是用银行的存款利息作为成本,来吸收流动性。目前银行的贷款额度受到限制,银行将通过减少同业资产或债券投资来支付存款准备金。 债券的收益率应在3%以上的,当这些资产转为利率1.6%的准备金,会使息差有所下降,整体影响幅度不大。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的准备金,对于息差的影响1个基点左右,对于业绩的影响不到1%,就算提高3个百分点,对于业绩的影响也只在2-4%左右,下表是我们假设在今年年末提高准备金率3个百分点的情况下,对于各家银行2011和2012年的息差、ROA及业绩的影响。 不过从动态来看,影响会略小,因为债券收益率会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而有所提高,债券收益率的提高可以部分弥补资产结构的不利变化。 我们认为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更多的是释放某种信号,特别是这次加存款准备金率是G20会议结束之前,一是,体现了政府收紧的决心不变,二是说明通胀上升的压力很大,三是暗示吸收流动性的“池子”最可能就是存款准备金。 如果仅仅是吸收热线带来的流动性,那么影响不大。我们较为担心未来紧缩的货币信贷政策及相应的流动性收紧,这会对于银行的资产质量带来影响,国内银行很低的名义不良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流动性宽松。如果在2011年,出现了较大的信贷额度收紧,利率上升,在2011年不良形成率会有所上升,由于市场对于资产质量的担心一直难以化解,市场可能会放大资产质量的压力,虽然息差可能会有所上升,但股价还是会出现较大的下跌。 上述担心是否出现取决于通胀上升的势头是否能得到控制,如果在11-12月,并在2011年通胀继续上升,那么可能会出现我们担心的情况,目前来看银行的息差和资产质量都较为稳定,我们维持原有评级和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