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信各种“代办”金融服务后他们傻眼了
代办违章、代办年审、代办保险。。。。。。这类代办服务的小广告层出不穷。殊不知,看似便宜又方便的代办服务背后,可能隐藏着骗局。
一旦卷入代办骗局,轻则个人信息泄露,重则直接损失钱财。而由于代办服务背后多是闲散团伙或个人,没有固定办公地点和常用联系方式,受害人被骗后往往投诉无门、无处维权。
轻信小广告误入代办骗局
大病初愈的王阿姨,就不小心掉入了这样的骗局。
王阿姨投保过一份医疗保险,由于自己对理赔流程不熟悉,就医后迟迟没有申请理赔。有一天,她见路边有人在推销各类保险代办服务,为图方便,王阿姨便将银行卡、身份证等个人信息提供给“代办人”,委托其为自己代办保险理赔。
然而,王阿姨等来的不是保险理赔金,而是大量的垃圾广告短信和邮件。不胜其烦的王阿姨,联系保险公司才发现,“代办人”根本没有为王阿姨申请过保险理赔。得知上当受骗后,王阿姨试图联系“代办人”,对方却早已不知所踪。
骗取个人信息仅仅只是骗局的初级版。升级版的代办骗局,会让老百姓直接损失理赔金。
车主张女士发生了车辆碰撞事故,由于赶时间出差,她未直接向保险公司报案,而是委托汽车修理厂修理代办保险理赔。迟迟没有收到赔款的她,跟保险公司联系才得知,修理厂不仅骗走这次事故的赔款,还用她的车伪造了另一起交通事故,从保险公司骗走赔款。多次出险的张女士,不仅被骗走了理赔金,还因多次理赔,来年保费会大幅上涨。
骗局形式五花八门
这些只是代办骗局的冰山一角。经小编多方了解发现,代办骗局往往抓住老百姓贪便宜、图方便的心理,从老百姓日常生活入手,骗取个人信息和钱财,形式五花八门。
近日,有报道称,河南某地区养老保险中心不断接到群众反映,有人谎称可以通过加收手续费、委托第三方代办的形式办理社保参保缴费、社保费补缴等手续,只需要一次性缴纳一定数额的社保费,便可在退休之后领取养老金。该地区养老保险中心辟谣称,从未委托任何第三方单位和个人代理社会保险业务,市民千万不要相信这些假消息。
小编梳理发现,除了保险类代办骗局,市面上还有代办银行卡、代办营业执照、代办征信修复、代办商标注册、代办资质证书等等代办服务,眼花缭乱。
一位律师表示,这些代办服务有些是真为老百姓跑腿的,是一些有实体的、公司化运作的小公司,通过收取一定的手续费进行运营。但更多的还是涉嫌违法的团伙或个人,这类代办服务缺乏专业化运作团队,其中很可能隐藏着各类骗局、陷阱,不易识别,老百姓上当后也很难追诉维权。
以代办保险为例,多家保险公司人士给小编的反馈是,业内有过一些代办保险骗局,比如有的消费者在代办投保时被骗走了保费,有的消费者在代办理赔时被骗走了理赔金,有的消费者因代办保险变更等业务被提前领走了账户资金等。但是他们均强调,目前这些多为个案。
消费者需提高自身警惕
上述律师表示,由于这类代办服务由大量的闲散团伙及个人提供,其往往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也没有固定的联系方式,极容易在骗取老百姓个人信息或钱财后消失不见,让老百姓无处维权。
上海银保监局提示老百姓牢记四句口诀:个人信息慎保管,代办业务需谨慎,官方渠道享服务,金融知识勤学习。
一、个人信息慎保管
身份证件、银行卡号、支付密码、支付二维码、验证码等属于重要的个人信息,消费者务必妥善保管,切勿轻易提供。
在必须提供身份证件的场合,可在复印件上注明使用用途、有效期等内容,防止不法分子冒用个人信息。
此外,消费者办理各类金融业务时,银行保险机构的工作人员均不会主动向消费者索取账号密码、支付密码,消费者如果遇到需要提供密码的情况,包括各种在线链接,请提高警惕。
二、代办业务需谨慎
向银行保险机构申请办理信用卡、贷款、理赔、退保等业务,甚至提出投诉时,通常需要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消费者应避免提供个人信息给不明身份的人员代为办理。
近年来部分不法分子以“代索赔”“代投诉”等名义,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在此过程中,消费者除需支付高额的所谓定金或服务费之外,还可能存在个人信息被倒卖或恶意使用的风险。因此,建议消费者亲自办理相关业务,确有不便的,可联系对应机构进行咨询办理。
三、官方渠道享服务
消费者勿通过不明身份的人员、未知链接及二维码下载的APP等购买或办理金融业务,应通过银行保险机构官方客服电话或营业场所办理业务,APP则建议尽量通过手机自带APP商城下载。
此外,APP的手机权限不能轻易授权,否则也可能导致信息泄露,建议消费者谨慎授权的包括位置信息、麦克风、通讯录、信息、通话记录、应用内安装其他应用等。
四、金融知识勤学习
随着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的提升,银行保险机构主动开展消费者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也逐步增强,通过各类线上线下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常态化宣教活动。
消费者可通过关注银行保险机构的网站、APP、微信公众号等官方渠道,或在机构网点公众教育区浏览等方式,主动获取各类金融知识,提升风险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