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 中国外贸
走好 中国外贸 更新时间:2010-1-14 21:53:10 本周一,海关总署发布了最新的统计数据,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2072.7亿美元,比2008年下降13.9%,略高于2007年的贸易总值。其中出口12016.7亿美元,下降16%;进口10056亿美元,下降11.2%。全年贸易顺差1960.7亿美元,减少34.2%。
对此,商务部副部长钟山评价说:“2009年中国外贸完成了保市场、保份额的既定任务,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份额维持在9%左右。”但相比之下,他后面的一句话则更加吸引了全社会的关注――“预计全年出口很有可能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
据了解,自2002年起,德国连续6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而在过去10年中,中国正常情况下每年出口增幅都会超过20%。因此,中国超越德国也可以说早在人们的意料之中。如今,虽然德国2009年的外贸数字尚未公布,但包括德国出口商协会、环球贸易信息服务公司在内的众多国外机构纷纷表示,“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
对于在中国与世界经贸往来同时面临全面收缩的2009年,实现“中国出口”的夺冠,令不少人感觉“美中不足”。但是,如果我们用历史与宏观的视角去透视这个事件,或许就会少些遗憾、多些自信。
――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有其必然性。正像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指出的,“作为世界唯一拥有5000年不间断文明史,在2000多年里保持了国家主体完整,且至少2000多年来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贸易规模在世界上数一数二才是正常状态。鸦片战争以来的衰败是不正常状态,1949年以来中国取得的成绩,是在向历史的正常状态回归。”
他还表示,中国出口的增长基础主要基于几个方面:不断深化扩大的工业化进程;超过德国10余倍的巨大人口规模且仍在分享人口红利阶段,这相应意味着更庞大的生产和销售规模,以及在全球市场竞争中更显著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人口众多和区域发展不平衡使得中国产业高度多样化,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包罗万象等。因此,自从当年中国在重重封锁下建立了基本完整的工业体系并据此打破贸易封锁,以平等地位进入国际主流市场之日起,中国出口跃居世界之冠就已只是时间问题了,而当前的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则刚好为中国的“赶超”助了一臂之力。
――正确认识中国外贸发展的成就。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外贸就在不断改革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拉动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中的一股重要力量。举例来说,建国初期,我国出口产品以粮食、生铁等初级产品为主,价值低、数量少。据统计,1950年仅肠衣一项出口就占当年我国出口总额的21.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托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相继形成了轻纺产品、机电产品、 IT产品等优势出口产业。其中,1986年纺织品取代石油成为我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标志着出口商品从资源密集型为主向劳动密集型为主的转变;1995年,机电产品取代纺织品成为第一大类出口商品,标志着从劳动密集型为主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的转变。近年来,国家采取有保有压的综合措施,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取得阶段性成果。2009年上半年,机电产品出口占比为57.6%、农轻纺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约占比为31.6%,“两高一资”类产品出口占比仅为4%。
当然,如果以现在的眼光,我国外贸以往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如出口中外资企业和加工贸易占比太高等。但是承认问题并不等于就要抹杀成就,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些问题和不足在当时的历史时期有其选择的理由。就拿近年来备受争议的贸易顺差和巨额外汇储备来说。梅新育就曾指出,从西方国家对华大规模倾销鸦片开始,中国陷入经常项目收支逆差格局长达百年,由此屡屡遭遇国际收支危机冲击。正是从1990年开始的持续贸易顺差格局扭转了这一切。尽管巨额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令我国也付出了可观代价,但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未能彻底变革的环境下,倘若没有贸易顺差和这笔储备,我国将面临更大风险,付出更大代价。因此,贸易顺差和巨额外汇储备风险是我国在赶超过程中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中国外贸从“量变”到“质变”的路还很长。或许是近年来对于外贸发展的讨论不断升温,令众多专家学者们对“中国出口夺冠”的反应,更多的是冷静与理智。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副部长赵晋平就谈到,“中国在出口规模上超过德国跃居全球第一,只说明中国已成为贸易大国,但从出口产品的结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产业核心竞争力等角度来看,中国还远称不上‘贸易强国’。”
首先,在出口产业、产品与企业本土化结构方面。中国出口以中低端劳动密集型以及中端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中间产品为主,而机电以及高新技术产品则大多属于加工贸易,而且多是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所生产。与强调产品技术、品牌、售后服务等附加产值的国外企业相比,即便是中国本土最优秀的出口企业也有巨大的发展差距。
其次,在出口贸易国际产业链分工领域。中国制造更趋近于初始原材料供应国与最终消费产品生产国之间,处于“微笑曲线”的中间,受着两端利润的挤压。
因此,商务部副部长钟山表示,“中国是一个贸易大国,这没有疑问,但现在是大而不强,因为发展不平衡,外贸结构需要调整。”而展望2010年,甚至未来更长的一个时期里,经济危机的持续影响、国际需求的不确定性、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都必将令中国外贸发展之路更加崎岖和漫长。而笔者希望,中国外贸能够继续在探索与实践中,健康成长,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