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行业老大哥怎么过难关

频道:保险理财 日期: 浏览:0

消费金融行业老大哥怎么过难关?

捷信消费金融可能遇到了公司成立以来的一大难关。

过去十年间,这个消费金融行业的老大哥,凭借重人力、高成本的“线下人海战术”,第一个跨过资产规模千亿元大关,成为消费金融“线下之王”,巅峰时,拥有近9万名员工,在全国各大3C产品门店驻店办单。

但随着生活消费的线上化,再加上突发疫情,捷信的原有线下渠道出现一些节奏跟随方面的挑战,一系列经营变化也随之而来:增长瓶颈、收缩战线、上市计划取消、高管更迭、缩减团队……

其实早在2017年,捷信便预判到市场形势的变化,开始规划向数字化及“线上+线下”融合消费模式转型,如今的内外形势已经和三年前截然不同,招联、马上等主攻线上的“后浪”迅速崛起,消金行业进入存量客户竞争阶段。对于捷信而言,无论是推动庞大团队快速、全面、有效转型,还是守住存量市场、应对“后浪”竞争,都是不小的挑战。

转型难免阵痛

“2020战略”“敏捷转型”“2023战略”……自2017年开始转型后,捷信的战略口号历经了多个版本的演进。

这些转型战略转化为具体举措时还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大刀阔斧,直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捷信才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全面转型。

今年2月,捷信CEO Ondrej Frydrych发表内部信,表示“公司的转型之旅已经开启,部分同事将无法与公司继续同行”。此后,捷信果然推出了一系列开源节流措施,精简人员、升级办单模式,等等。

这其中“大刀阔斧”的措施不可谓不少。比如今年6月初,捷信调整了线下团队的职位及管理模式,将线下SA分转为两类:一类是TP,一类是MT。

转型阵痛在所难免。

“转模式之后,不少推客出现不适应。”张华就是其中之一。他告诉记者,6月初公司转模式后他在系统内的工作账号便无法办单,“业务做不了,索性每天在家线上打卡。”

在获客拉新上,捷信让线下员工想办法拓展客户,并且把每月吸纳新客户的比例指标化纳入考核体系,与员工每月能拿到的绩效金额直接挂钩。

▲捷信销售的绩效奖金与客单量相关联,图片来源/捷信员工提供

“也就是说,销售每个月的客单量必须达到40单及以上,且其中新客户占比必须达到或超过50%,才有可能全额拿到本月绩效,否则就会按照相应比例打折。”刘飞扬是捷信在山东某地的资深销售,转模式后,他被划转为管培生,继续留在捷信工作。

“少部分人没法适应这样的转变,不能完成拉新指标任务。”他说道,“也因此,他们不再能像以前一样全额拿到绩效。”

另外,捷信还在尝试另一项试点转型――“ALDI2.0客户自助服务模式”。在全国部分城市试点网点商户直接办单,鼓励用户在商户的引导下在线下门店内自助扫码办单,销售不必驻店,仅做辅助。

“经理负责跟商户签约,销售辅助店员办单和维护。”刘飞扬解释,每个商户都相当于一名捷信的“无底薪”推客,每推荐一名客户办理商品贷,就能获得10-30元不等的‘居间服务费’,由捷信直接转到商户的支付宝账户。

好处显而易见,与过去每家店至少一名捷信员工驻店的情况相比,捷信能节省大量人力成本。

捷信方面人士表示,这一模式跟过去的获客方式差异不大,还是依靠线下人力进入商户场景,将客户引流到线上。从转型思路来看,线下大刀阔斧的调整,是为与其线上终端“捷信金融APP”为代表的数字化渠道形成“线上+线下”的消费闭环。

捷信方面介绍,这一策略下,线下渠道合作商户可以入驻捷选商城,客户也可根据自身需求在捷信金融APP上一键下单,获得分期额度、分期还款,并享受七天无理由退货、正品保证等服务。

这其中当然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比如,商户毕竟不是捷信员工,利益关联不够强,“引导客户购买的成功率还不能完全达到预期。”部分山东、东北等地的销售告诉记者。

船大怎么快速掉头

捷信的转型,与其他行业领头羊企业面临的困惑基本类似。

一方面,庞大的线下团队曾是捷信的功臣,帮助其在国内其他消金公司尚未成熟时迅速抢占市场,但如果这个优势太过明显,一定意义上会影响转型。

一位消金行业人士认为,“线下王者”要向线上转型,不仅要面对线下客单量急剧减少的趋势,还要想尽办法在花呗、白条、信用卡等竞品的夹击之下,留住老客户,吸引新客户。

去年以来,不少捷信销售都反映客单量有所影响,当然这很大程度上与疫情造成的整体经济增长压力有关。“因为整体消费受到抑制,我们在线下获客也有点被动。”张华说,一些销售很难完成每月30-40单的保底任务。

这其实也是一个横在所有行业龙头面前的难题:怎么留住多年来积累的线下客户并将其转化到线上?当线下因为特殊因素受阻,如何才能保持高效拓展新客户,怎样创新出一套敏捷的获客机制?

某城商行副行长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做信贷产品是系统性工程,并不只是简单地把签单、放款流程搬到线上,而是要将前中后台的整个流程系统,甚至经营思路全部更新和转型。“这需要时间和积累,更需要验证和试错。”

另一方面,战略层面如果因为行业大形势而不得不收紧风控、收缩战线,即使一家企业下定决心全面转型,实施起来也难免有些束手束脚。

最为明显的例子是,场景和风控正在双双收缩。今年以来,捷信不仅全线冻结医美分期业务、将山东、东北部分地区的线下消费贷业务暂停,对商品贷的风控审核也变得异常谨慎。

刘飞扬告诉记者,此前客户申请分期购买手机时,捷信的系统审核通过率基本在50%左右,今年门槛提高后,降到不足20%。“这也可以理解,疫情让公司必须更加谨慎控制坏账,不能按照从前的风控模型放款。”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12月银监会披露的信息显示,捷信增加注册资本10亿元的申请已获天津银监局批准,若完成增资则注册资本将增至80亿元,但截至目前,增资事宜仍并未完成。如果这笔增资能够完成,相信也能够解决不小的问题。

放在整个消金行业,更显著的压力可能还是来自外部的竞争和政策变化。

竞争的激烈程度不言而喻。眼下不仅招联消金、马上消金等强势“后浪”的实力不容小觑,小米、平安、蚂蚁等金融科技巨头也已于今年先后成立消金公司,强势入场。

政策变动带来的业务调整压力则难以量化。8月20日,最高法将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由“以24%和36%为基准的两线三区”下调至4倍LPR,让所有消金机构都处境“尴尬”。

这已经超过捷信一家企业的能力范畴,需要多方共同面对和完善。

怎样渡过难关

在线上化转型的趋势面前,捷信麾下庞大的线下大军,该如何渡过难关?将既往的优势转化为新发展阶段的优势?

其实放眼整个行业,线下并不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胡同,一直专注线下的消金公司也并不止捷信一家。捷信的特殊之处在于,其业务重心一直放在3C产品上,而3C产品的销售方式及人们的购买习惯,在持续地、不可逆地向线上化、电商化转移。

举个例子,几年前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只能亲自去线下实体店才能买到iPhone手机,但如今,只要持有花呗或招行、建行、工行信用卡,就能在苹果官网免息分期购买到手机。

▲来源/Apple官方网站

艾媒咨询发布的《2019中国3C产品电商市场研究与消费者洞察报告》显示,中国3C产品线上渠道销售占比不断扩大,且中国消费者更倾向于线上渠道购买智能手机。

▲来源/艾媒咨询

前述行业人士认为,在保持战略定力、加速敏捷化和线上线下融合转型的基础上,捷信或许可以考虑在业务领域上进一步扩大范围,在更多产品品类上,寻找市场业务增量。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转型说得轻巧,做起来仍需要脚踏实地一步步前进。目前,线下团队仍是捷信获客展业的核心渠道。要把这条走了10年的老路翻新重建,是个不小的工程,更是一场硬仗。

好消息是,从整个捷信集团的数据来看,三季度集团在全球的申请量已经稍微稳定,比如7月相较于谷底的4月已经出现明显增长,虽然还没有到疫情之前的水平,但开源节流之后,或许这家消金龙头企业还是有办法在中国市场这个主战场渡过难关,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医疗事故责任

理财之家

经典理财网

货币行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