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亏高至4成 中信银行QDII兑付难题
浮亏高至4成 中信银行QDII兑付难题 更新时间:2010-8-30 0:04:07 程志云
8月25日,中信银行紧急向QDII理财计划的投资者发布公告,为即将到期兑付的 “中信理财之代客境外理财2号”产品提供另一种选择。
而这些投资者手中的这只QDII,其成绩是平均亏损了3成多。
本报获悉,未来几个月里,中信银行还有3只QDII基金将进入兑付期,运作3年后,这些基金从目前看有1-4成浮亏。
“近年来,国内银行、基金多数QDII产品面临不小的亏损,兑付损失的时刻总是最艰难的。对于中信银行而言,如何既让客户认赔,又能留住他们的心是一种考验。”一位商业银行零售部人士称。
浮亏难题
上述理财2号产品是中信银行2007年9月发行的,于今年9月20日到期清算。
像大多数2007年发售的QDII产品一样,在经历了金融海啸后,这款理财产品收益难如人意。截至今年8月12日,这款投资标的为“霸菱香港基金”的理财产品以人民币认购的净值为0.6168,而以美元认购的净值为0.6831,平均亏损在3成以上,而其净值过去曾亏损在50%以上。
“由于产品出现亏损,购买这份产品的客户可以选择展期,继续将资金交给中信银行打理,我们会努力把净值做平。”一位中信银行的客户经理告诉本报。
“对于银行的客户经理而言,认可亏损恐怕并不容易。也曾有银行出现过有客户去闹的情况,对此,领导要求我们一定要积极应对,保持良好的态度,毕竟是我们的产品让人家赔了钱。”上述客户经理称,“目前,法律允许的做法就是客户继续把钱委托给银行,银行努力将净值做平,甚至盈利。不过,这笔投资同样面临风险。”
按照中信银行的办法,投资者可以选择在8月25日-9月16日清算之前到购买产品的分行办理展期。展期后该理财产品依然是每月可赎回,不过银行不再收取包括赎回、产品管理、展期等费用,只收取0.15%/年的托管费用。
而根据协议,如果展期产品净值达到1.05以上时,管理人就有权提前终止该产品。
本报了解到,年内中信银行还有3只QDII基金将进入清算期,运作3年后,这些基金目前来看面临1-4成浮亏。
根据8月份的清算报告,损失最小的中信银行代客境外理财3号 ,人民币档的净值为0.7755,美元档的净值为0.8585;而挂钩霸菱香港基金的境外代客理财4号产品浮亏严重,其中人民币档的净值为0.5682,美元档净值为0.6229,浮亏将近4成。
有接近中信银行人士透露,这四款产品清算涉及数千投资者。
前车之鉴
自从2006年6月30日首批银行代客境外理财资格获批以来,国内银行和基金QDII多数令人失望,正收益者寥寥。
一位商业银行人士告诉本报,QDII的集体落败,除了金融危机致市场下跌外,金融机构缺乏控制风险的结构设计也是重要因素。他分析,不少产品直接挂钩国外某个基金产品,没有仓位调整和结构性安全设计,“这种QDII的风险很大,一旦挂钩产品大跌,净值就会飞流直下。”
例如“霸菱香港基金”在金融危机爆发后持续大跌,与之挂钩的民生银行一款QDII触碰到50%的止损线,被动清盘;与之挂钩的中信银行的2号和4号境外代客理财产品时至今日亏损仍未能填平。
一位接近银监会人士称,这些产品设计太过简单甚至照搬境外投资品,没有提供任何甄选和对冲风险措施。一方面,这些商业银行对与他们产品挂钩的基金风格的了解有限,谈不上优中选优;而另一方面,投资地域大部分仅限于香港市场,难以分散风险。
2008年以后,不少商业银行暂停新发QDII。2009年底,基金系QDII在时隔一年零五个月之后重新出发。
今年1月,花旗、渣打和工行各推出了一款QDII产品,主要投资于指数、基金和债券等,整体风格趋于保守。
8月23,券商系QDII产品――国泰君安“君富香江”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开始发行。
不过,一位商业银行客户经理称,QDII很难卖,不少客户吃过亏根本就不买账,“要想赢得客户的信心还是要靠业绩来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