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 北大光华:人均GDP较低的地区,消费券拉动效果更明显
报告 | 北大光华:人均GDP较低的地区,消费券拉动效果更明显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深圳分院
在欠发达地区发放消费券,效果会比发达地区差吗?5月19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蚂蚁集团研究院联合课题组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地处西部地区的广西,政府给予每1元钱的消费券补贴,能带动5.3- 7.7元的新增消费,效果甚至好于东部地区杭州的“3.5倍效应”。
本报告是光华管理学院刘俏、沈俏蔚教授研究团队,与蚂蚁集团研究院消费券研究联合课题组系列研究成果的第二部分。4月27日,课题组基于对杭州市消费券实施情况的研究分析,联合发布了《疫情之下的消费重启――中国城市数字消费券的应用与效果研究》报告,引起了媒体广泛关注和社会热议。
为了进一步验证消费券拉动消费、复苏经济的效果,本次研究聚焦广西。两次研究,涵盖了西部地区和长三角中心城市,样本差异显著,研究结论具有更强的说服力,更能够支撑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并且针对人们关于消费券的各种疑惑,报告也给出了解答。
1问:发钱好,还是发券好?
课题组:我们的研究报告显示,如果从提振消费角度,消费券效果远远超过现金或是现金券。同时,一手以消费券促消费,一手以现金券保民生,两者不矛盾。
理由:在全国范围实施大规模数字消费券发放以促进消费,与对低收入群体和疫区民众发放现金券,两个政策目标迥异。前者是为了刺激消费,后者是纾困与保障民生,讨论政策议题时切忌将两者混在一起。据我们的测算显示,中国有近10亿移动支付用户,每人发放500元消费券,可以立竿见影地拉动消费。全国范围内5000亿的消费券核销能够带来4.25%的社会消费总额增长(注:按3.5倍的拉动效应测算),对实体经济拉动作用巨大。如果采取另外的政策手段,例如通过现金发放或是个人所得税减免,同样将5000亿元返还给个人与家庭,其中有多少会转换为消费?如果从提振消费角度考虑,消费券效果远远超过现金或是现金券。
2问:发达地区比欠发达地区,发放消费券效果更好?
课题组:根据我们的研究,广西1元钱的政府消费券补贴带动5.3- 7.7元的新增消费,好于杭州3.5倍效应;并且,广西区域内,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城市,核销金额越高,消费券拉动效应更明显。
3问:消费券会进一步加剧数字鸿沟?
课题组:研究显示,数字鸿沟问题在广西消费券使用中并不明显。从年龄上看,与杭州结论相似,消费促进作用与年龄维度正相关,51岁及以上人群的消费促进作用最强;低消费水平人群最大限度地使用了消费券进行新增消费。
对于低收入群体,建议现金券的发放可与消除“数字鸿沟”联系起来,通过电信、第三方支付平台、财政、民政等多部门的协同,甄别出受益群体,提供基础移动设备,借此将逾2亿低收入群体纳入到以移动互联为基础的数字经济体系。
4问:如何设计可以起到
更理想的政策效果?
课题组:我们对杭州和广西地区的研究显示,发放设计简单的全品类消费券效果更好,而非行业券。比如,广西地区4月9日发放的无门槛通用券,对新增消费拉动作用达5.3倍,平均核销金额是行业券的4.5倍,拉动总消费增长最高超220%。
建议设计方向:使用简单、限制少,效果更好;发放消费券应在遵循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探索“一城一策”。
5问:政府掏钱还是企业掏钱?
课题组:应防止消费券异化成商家的促销手段,政府应当拿出“真金白银”的财政补贴。特别是对于中低收入群众,能够真实地减轻消费负担;另一方面,对于中小微企业,需要无区别对待,不设置商家准入门槛,避免可能产生的权力寻租。
6问:消费券要不要常态化?
课题组:我们认为,为防止短期的问题迁延为长期的疲弱,建议升级为全国范围的年度政策,长效助力消费恢复和发展;在恢复经济、扶持受疫情冲击最大和最直接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方面,短期乃至本年度内大力提振消费要比投资的效果更好、更直接。
7问:多次、频繁地发放消费券,消费券带动效应会打折扣吗?
课题组:我们研究发现,杭州市4月10日消费券的设计和发放方式与3月27日完全一致,带动的新增消费和拉动效应并没有出现衰减。即使多次、频繁地发放消费券,对消费仍然有显著的拉动作用。小额、较短有效期的消费券根据实施效果多次发放,是中国式消费券的创新之一。
8问:是否具备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发放消费券的条件?
课题组:数字消费券是为数不多的经过了多轮“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s)的“治疗方案”,有必要作为重要政策选项大规模推出。在多个城市试点,效果显著,具备在全国范围发放的可行性;可以结合消除“数字鸿沟”实现更大范围的普惠性。这是中国特有的政策创新,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为这一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