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银行如何防控风险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银行如何防控风险措施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银行自身应怎样处理好三性原则银行贷款风险的防范措施包括哪些呢银行卡高风险管控银行能解除吗银行如何提高风险防控合规管理银行自身应怎样处理好三性原则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的基本原则,各国概莫例外。如何认识“三性”并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银行永久研究的主题。在我国,几大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刚刚起步,对此可以说是正在研究的新课题。
安全性——银行经营的基础
一、银行业的经营风险大
其一,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与一般工商业相比较,它与社会各行业的关系更为紧密,更为广泛,微观经济的发展变化状况,直接影响到银行业的经营状况。
其二,银行所经营的特殊商品——货币,受政府或中央银行经济、货币政策的影响,即银行又受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
其三,财政、税收和财会制度改革后,取消了对银行实施保护的措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取消了对国有企业税前还贷的规定;企业破产清偿债务时,银行与其他债权人处于同等地位。企业破产后的债务按内部职工债务——国家债务——其他债务顺序清偿。企业对银行的债务,在有力清偿时,同其他债务一并清偿,在无力清偿时,按贷款占全部债务的比例清偿。因此,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加剧。
其四,各种经济成分的并存,银行放款对象由单一的国营、集体企业变化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等等,对象的复杂性,也将加剧信贷资产的风险。
二、存款的偿还具有“钢性”
众所周知,银行资金主要来源于客户的存款,基于客户对银行的信赖,如果银行不能保证存款本息的支付,就可能出现存款人挤兑现金,银行关门倒闭的风险。一般企业在债务到期无力偿还时,债权人还可申请延迟一段日期,如企业贷款可展期,但银行对存款的偿还则具有“钢性”,到期必须无条件地向存款人支付本息。
以上两点说明,银行业经营风险大于一般企业,而对债务的偿还又具有“钢性”,所以必须视安全性为其经营基础。
银行贷款风险的防范措施包括哪些呢银行贷款风险的防范措施简而言之,就是做好三方面工作,即贷前审查、贷中审批和贷后管理:
1、贷前审查,要做好客户准入,即哪些行业、哪些客户可以做业务,可以做业务的行业和客户的主要风险点在哪里,银行可以承担的风险是多少,具体就是做好客户信用评级、额度授信工作;
2、贷中审批,要做好贷款发放前的审批工作,客户的贷款申请,是否有真实合法有效的用途,还款来源是否充分可靠,做好相关担保手续,用款条件是否均已落实,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都齐备时,才可以审批发放信贷资金;
3、贷后管理,即做好贷款发放后的持续跟踪管理,监督客户的资金使用是否符合银行信贷要求,对于违规使用的情况,要求客户及时落实整改,如果客户违约或其他危及银行信贷资金的情况,银行有权采取保全措施,并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要求客户提前归还贷款,或者处置担保物,或者直接向法院起诉。
银行卡高风险管控银行能解除吗无法完全解除高风险管控银行卡的高风险管控是银行在保障客户资金安全的同时,为了防范不法分子进行盗刷、挂失、止付等风险控制措施银行在高风险管控方面是非常谨慎的,因此无法完全解除高风险管控措施,但是可以逐步放宽,根据客户的风险等级进行针对性的调整高风险管控的放宽需要满足一定条件,例如客户资信良好、消费习惯正常、交易数据真实,如果客户能够满足这些条件,银行可以逐步放宽高风险管控措施,提高客户的信用额度和交易自由度同时,银行也会加强内部风险监控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力求将高风险管控措施的影响降到最低
银行如何提高风险防控合规管理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银行高盈利能力和盈利高增长可以将许多管理问题和风险消化掉,但是在经济形势较为复杂的环境中,银行进入微利化的阶段时,管理的过程控制不仅是风险控制的需要,也是成本控制的需要,是银行有效度过相对危机环境的必然选择。银行的业务以经营风险为本,缺乏过程控制将意味着业务风险无法有效控制。银行的传统核心业务贷款是典型的以风险为本的业务,贷款发放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控制,稍有控制不当,都可能引发信贷风险;即使存款业务的操作也有存单欺诈、假钞、点钞失误等风险;传统上认为中间业务风险很低,甚至有人认为中间业务几乎没有风险,但是从最近以来的代理保险(放心保)、代理基金、理财业务等都发生了一些消费者投诉或者群体抗辩事件;银行内部的财务管理也同样可能发生违规风险。尤其是在大型银行体系中,总部与基层分支机构管理距离较远,一些银行为了充分调动基层机构的积极性,充分授权分支机构,使得管理的过程控制难以落实或者被疏忽,其结果是基层机构违规事件时有发生,甚至给整个银行的声誉和经济带来较大损失。银行日益严峻的行为风险形势呼唤管理的过程控制。有别于传统资产风险的行为风险日益渗透到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尤其是随着银行资产规模和组织管理体系的日益庞大和复杂,银行监管法规体系日益健全和复杂化,银行内部行为和外部行为的适当性和合规性问题日益突出,银行表外资产权重的大幅度提升,无法反映到资产负债表上的各种风险往往与银行的销售、履职和服务行为有着密切的关联性。行为风险无法直接通过数字化的模式表现,需要银行行为的控制。实际上,在柜面或者柜面外的各种销售不当行为,不仅无法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而且甚至很难在银行电子化的有效监控范围内。一些理财产品销售中对产品特点或风险披露不充分,销售后出现约定或法定需要披露的重大变化未能及时进行披露,一些产品合约缺乏完整的签字手续或者合约重要条款疏漏等,都可能引发巨大的声誉风险甚至经济损失。银行面临因管理过程失控引发挑战,特别是发生了高管违纪,重大额违规贷款事件之后。在大数据时代,银行管理的过程更为透明,客户与银行关系、内部员工与客户的关系均可能通过电子化的媒介来承载,如果某一个管理环节缺乏控制,这些问题就马上通过网络、纸质等媒体迅速广泛地在国内国际范围传播开来,从而给银行的声誉带来严重的挑战。这不仅会引起国内银行监管机构的关注,也会引起上市公司监管机构的关注,特别是对于境外上市或境外有业务的银行,还会受到境外相关监管机构的关注、监督和处罚,上市银行则可能直接导致银行股价大跌,乃至引发股东的群体诉讼。此类例子在国际银行市场中时有发生。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