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寻底背后政策调控主线暗伏

频道:常见问题 日期: 浏览:0

股市寻底背后 政策调控主线暗伏

股市寻底背后 政策调控主线暗伏 更新时间:2010-7-5 0:04:43   张勇

现在看来,寻找底部似乎已经成为A股市场2010年的一条主线,无论是已经过去的上半年,还是刚刚开始的下半年。

过去的半年里,上证综指以26.82%的跌幅成为全球表现最差股市。而2009年,全球股市中深成指涨幅位居第三,上证综指位列第七。A股自高空滑落,从周期性行业的下跌,到中盘股价值中枢的崩溃,再到小盘股的补跌,各类股票泥沙俱下。

“十年前就一直喊‘狼来了’的调结构,现在真的来了。”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首席策略研究员王成剖析,2008年底以来的股市走势完全反映了经济机构调整的导向,这其实是市场下跌的深层次原因。

但是,也有市场人士指出,真正到来的调结构存在着一个严重问题,那就是过剩产能和资源被挤出之后没有去向,以至于股市中撤离的资金也没有可以被重新承载的行业,而这导致的结果便是市场信心的缺失。

暴跌路径

2010年上半年的股市充满了意外。

“记得去年底研究机构几乎一致看好今年的股市,可实际情况却让大家十分失望。”世纪证券分析师张毅说,到了4月份,“让人意外的事情就更多了。”

4月17日,国务院下发10号文要求严格控制房价过快上涨。地产股自此下跌且一发不可收拾。数据显示,4月19日房地产板块暴跌7.58%,此后一个月下挫近20%。

在地产股大跌的带动下,钢铁、水泥等周期性行业的股价也开始迅速回落,金融股也展开了调整,市场恐慌气氛加剧。

随着周期性行业的回调,整个股市的价格中枢开始逐渐被摧毁。“由于周期性行业多为大盘股,它们的下跌很快让股指出现了大幅回落。”浙商证券研究员张宴铭说,而股指下跌必然会拉低中盘股的股指。

进入5月,股指调整的范围不断扩大,6月中旬,作为维持市场信心最后一块阵地的创业板也开始“补跌”。

至此,几乎所有板块都陷入了下跌之中。而显然,股价的下跌来源于资金的撤离。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的统计则显示,从今年4月份开始,股市存量资金的减少趋势就开始明显起来。今年4月A股市场资金创造了一年多来的最大月度流失纪录,二级市场的存量资金大幅减少了700亿元。其中个人资金流出金额接近300亿元,比之前增加显著。而到了5月份,资金流失的趋势依然明显,存量资金的整体流出金额也接近了600亿元。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A股总市值比去年底减少了大约3万亿元。而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数据则表明,股市平均价格在不断走低,平均市盈率也降至了20倍以下,达到新股暂停发行时的水平。

“狼来了”

而在股市依然跌跌不休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此轮大跌背后的真正原因。

“中国经济需要转型是十年前就已经为人所熟知,但长期以来却没有真正的实施。”王成说,如今真的“狼来了”,2010年4月份是一个分界点,在此之前,在保增长的前提下,股市充分反映了调结构的预期,而在此之后,调结构本身带动经济寻底,这个底部是一个必然的底和真实的底,这个底是以新经济因素主导经济增长为主要特征。

4月中旬开始地产调控被认为是“史上最严厉”的一次,而在此前后,政府对落后钢铁产能淘汰的决心也是前所未有。另一方面,为了转变依靠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的原有经济增长模式,中央政府又开始了对地方融资平台的“打压”。

“一系列迹象表明,这一次政府调整经济机构的力度和决心是空前的。”张宴铭认为,“不过,此轮经济结构调整的动力来自于政府的强力推动,股市对政策的解读需要时间,而当市场领悟时,反映也会有些过激。”

“机构和投资人对股市担忧的背后是对中国中长期经济发展的担忧,其核心是中国经济转型能否成功。”张宴铭表示。

因此,机构在逐渐认清现实的同时也逐渐离场。

据中国银河证券测算,至6月10日,样本全部基金平均仓位约70.4%,比前一周小幅下降1.9%。各类型基金均出现了明显的主动性减仓趋势,目前的基金仓位创下了2009年2月以来的新低点。

未来去向

“未来最关键的底部还是信心底。”在王成看来,虽然形成底部的因素可以有很多,但最令人关注的则是市场信心恢复的底部。

而不少研究机构认为,7月中旬至8月将会是前期政策调控的效果显现期,中性预期下应该出现房地产量价下跌、通胀平稳、投资有所回落、消费基本稳定、海外经济在债务危机缓解后出现稳步复苏等迹象,此时投资者对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将有所缓和。

而张伟还指出,7月将是信心修复、估值冷漠的月份,市场并不是主要依靠估值回升而是依靠流动性在6月末之后的小幅改善和中报结构性增长获得喘息之机。

不过,广发证券分析师王小平认为,在农行发行的短暂周期,市场有可能促发短暂维稳,只是技术形态的恶劣也只能将这种维稳预期暂定为短暂的下跌中继,短期市场依然将受制于市场情绪及信心缺失影响。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财源网

劳动争议

宏观

港美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