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发展,正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更甚至于到今天,这种变化已经潜移默化进我们的习惯当中,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想想充斥在购物、视频网站的“猜你喜欢”和“智能推荐”栏目,有时候,大数据比你本人还要了解你。它通晓你的购物习惯,了解你的阅片偏好,甚至对你的饮食喜好都了如指掌。但对“猜心”来说,这些还远远不够。在感情方面,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能否真能对我们的“心事”了如指掌?
从前琼瑶剧中总是有这样的情节:男主角在两个女人中徘徊不定,无法认清自己的内心。人类是高级灵长类动物,复杂的脑回路和心理构造难以预测琢磨。但人工智能不失为一个突破点。到现在,琼瑶故事已然衰落,但我们突发奇想,如果故事的背景定于现在,那男主角可能再也无需左右摇摆。人工智能或许早从他的性格、处事原则上窥得先机,先行帮他作出了判断。
从某种程度上,我们未来做出的任何选择,都早已在之前的性格、处事方式和已经作出的选择中显现过征兆。而在感情上,这一个原则同样适用。社交app soul便是利用了这一原则,设计出了一套独特的交友路径,希望通过大数据的智能匹配,帮助用户寻找最合适的那个人。
这种交友概念,在当前的网络交友app中堪称独一无二。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网络社交app,动辄都会沦为聊骚软件,以快速满足用户的生理需求为最终目的,而对于比生理需求更高级的情感需求,则一直采取淡化的态度。相比通过照片的左滑右滑就能满足的生理需求,情感需求的满足无疑更为复杂。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无论用户目的最终付之于何,寻找默契都是最基础的情感需求。
但大数据是否真的能帮助我们寻找默契?最近,一条朋友圈引发了我们的好奇心。据这位朋友说,在使用了soul的灵魂匹配功能之后,他竟然匹配到了自己的前女友。虽然成为ex表明两人之间依然存在种种问题,但能在千万用户中找到曾经无话不谈的人,说明“灵魂匹配”确然有其存在的道理。
soul版本多次更新,但“灵魂匹配”一直是软件的核心功能之一。这个简单的入口之后,依靠的是大数据匹配和精确的智能算法,在千万用户中将两个心理学、社会学上更容易处得来的灵魂相连。
“灵魂匹配”的入口,在soul主页面中央偏下,是在使用软件时大拇指最容易碰触的地方。点击这个功能,伴随着一阵铃声,软件会跳转进入寻找页面。
使用过程中,在寻找页面停留的时间大约不超过5s,即可完成和另一用户之间灵魂匹配。匹配成功后,soul直接进入私人交流页面,没有设置添加好友等交流屏障。而在后续聊天页面最上方,系统会对两人之间的默契度、相同点和共同话题作出提示。
在soul对默契度的计算中,性格类型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在注册成功后,soul会要求用户完成一系列自我测试,在选项中选出最接近自己的选项,进而通过结果的整合,计算出用户的性格类型,作为灵魂匹配的基础依据。
实践已经多次证明,默契度不是玄学。在社会交往中,不管是以后还是将来,我们都更容易与那些和我们“一拍即合”的人陷入亲密关系。这种默契的形成往往是教育背景、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加成,表现在外部,就是我们在社会交往中的性格类型。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用户会在千万人的匹配中找到自己的前女友:在人格成型后,能吸引我们的往往都是同一个类型。
毋庸置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目前还具有各种各样的弊端,人脑的复杂再精确的算法在短期内也无法望其项背。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默契计算方面,人工智能却比人脑更为严谨客观。更重要的是,有了大数据的帮助,我们的交往范围得以跳出了现实生活中的交际圈,让搜寻范围进一步扩大。
有了这两点的加持,在soul app,用户获得的不只是社交的满足,更是让人惊喜的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