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点长阴不可怕最大威胁是通胀
百点长阴不可怕最大威胁是通胀 更新时间:2010-11-18 8:37:17 上周五股指暴跌给投资者留下的创伤尚未平复,昨天,百余点暴跌再度扑面而来。这种被投资者称为是断崖式的下跌必定事出有因。多数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此次调整是由非理性恐慌抛盘造成的“市场共振”,市场基本面并无实质性因素的改变。 盘面:空军发力 权重俯首 自上周五以来,大盘兵败如山倒,三天两长阴跌掉300点,空方一路势如破竹,年线岌岌可危。仅有本周一大盘上扬,但也仅是昙花一现。 纵观昨天盘面,权重股的大起大落成为股指大跌的罪魁祸首,完全左右了市场走势,成为了主力洗盘的工具。 周二工商银行停牌,市场信心不足小幅度低开,权重股承受空方压力,但创业板、中小板、医药个股早盘活跃,市场活跃度高;午后风云突变,权重股进一步扩大跌幅,所有板块及个股冲高回落,两市再遭百点长阴袭击。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两桶油”对市场波动形成推波助澜之势。从上周四盘中暴涨时的“石化双雄”转变为16日市场暴跌中的“石化双熊”,两只超级大盘股成为市场中极大的不确定因素。 通过益盟操盘手主力版软件对16日两市74家行业板块的监测,有1个板块上涨,其余73个块出现下跌。 A股市场在连续上涨一个多月以来,眼下首度感到了初冬的凉意。经历了两个交易日断崖式的下跌之后,投资者也普遍成惊弓之鸟。 探因:多重压力打压股市 三天两长阴跌掉300点,这究竟是系统性风险开始?还是牛市中的短期调整? 国联安上证大宗商品股票ETF拟任基金经理黄欣表示,此次调整是由非理性恐慌抛盘造成的“市场共振”,市场基本面并无实质性因素的改变。10月份宏观数据显示,宏观经济运行平稳,支撑市场中期向好。10月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速继续保持上升态势,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优于市场预期,房地产投资高速增长,预计全年地产投资保持35%的高位。10月消费增速平稳,汽车销售创历史新高。 不过,市场对货币政策预期的转变值得注意。央行在10月19日近三年首次加息后,又于11月10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向“常态化”,表明政府管理通胀预期、防止资产价格“泡沫化”的决心,年内不排除再次加息的可能。此举对市场有一定的影响。 特别是昨天市场传出了韩国央行今年第二次加息,基准利率上调至2.5%的消息,信达证券研发部副总刘景德认为,这一消息加剧A股市场对中国第二次加息的预期,这自然影响着A股市场多头做多底气。而从昨天的盘面也可看出,受货币收紧预期影响较大的资源股等品种明显有资金的减持,从而使得沪深两市的压力渐增。 综合来看,韩国央行再度加息和爱尔兰危机的扩散,以及国内信贷可能进一步收紧的预期等因素,导致了A股市场再度暴跌。 后市:结构性机会将不断涌现 华泰柏瑞基金投资部总监汪晖认为,此次调整是牛市中的阶段性调整,并非系统性风险的起始。调整之后,市场演变特点很可能从前一阶段个股全面上涨的整体性投资机会向个股的结构性投资机会转化,业绩和未来成长性将是市场关注的重点。 汪晖表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政府将会从货币信贷和财政政策两方面出台抑制价格上涨的政策和措施,市场流动性将会收缩,周期性行业估值很可能受到抑制。也就是说股市系统性机会可能将暂时缺失,投资者可能会经历短期震荡过程。 但是,汪晖指出,市场震荡并非简单的下跌,结构性机会将可能会不断涌现。首先,抑制通胀与经济过热的全面紧缩有根本区别。他相信,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鼓励内需消费的战略方针不会改变,各项措施将继续出台。其次,经济持续复苏的态势不会因通胀而改变,一些上市公司的良好成长性在临近年末更加明确。展望明年估值吸引力不降反升,市场震荡反而提供了个股分化、结构性投资机会。 泰达宏利基金认为,市场短期调整属于对紧缩预期的提前反映,目前情况下,投资者恐慌气氛浓厚,短期市场难以继续大幅走强,但权重股估值一直比较低的现状也将抑制市场下跌空间,由此,市场或将以宽幅震荡格局的走势来等待政策面的进一步明朗。 观点:急跌慢涨不可怕 见顶还是回调?此次市场的下跌,是市场良性上升必须面对的一次“阵痛”吗?在加息已经成为近期悬在A股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对于未来中国通胀压力、经济增长速度的激辩让这个问题不甚明朗。 不过,信达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黄祥斌则认为,“急跌慢涨”符合牛市的特征,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对于后市的判断还需视国内外多重因素慎重考虑。 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在前期美联储宣布启动第二阶段定量宽松政策后,中国央行的一举一动已经成为影响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重要因素。而中国未来的通胀形势,则成为影响上述重要因素的关键条件。 摩根士丹利亚洲的经济学家王庆在发给记者的报告中认为,虽然10月份中国PMI数据显示宏观经济进一步向好,但进一步上升的CPI却成为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一大威胁。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闫伟对记者表示,在目前中国经济形势中,防通胀的压力可能已经超过经济增长压力,因此未来政策或将继续进一步收紧流动性,防止未来出现进一步通胀。 与此同时,中美经济政策间“一热一冷”的对比,是否会引起上述热钱流入中国资本市场的问题,也成为在加息、通胀、经济增长之间的“搅局因素”。不过东方证券策略研究团队认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加息等各种政策手段的累积效应,可能将会加强未来资产价格回落的预期,这是阻止“热钱”进一步流入国内、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最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