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中国经济两个循环需澄清三大误区

频道:财经问答 日期: 浏览:0

理解中国经济“两个循环”需澄清三大误区

理解中国经济“两个循环”需澄清三大误区 2020-08-19 11:31:19 原标题:理解中国经济两个循环需澄清三大误区

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出后,各方对两个循环的讨论不断升温,但同时也出现一些理解上的误区。

——内循环绝非停止开放

面对复杂外部环境,国内大循环被置于两个循环的主体地位。有声音认为这标志着中国经济将闭门造车,停止开放向内转。

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对此并不认同,这并非闭关锁国、主动脱钩,而是要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此举正是着眼于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走向制度型开放,打开国门搞建设。

管涛称,2013年至2019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美国零售和食品服务销售总额之比上升十多个百分点,显示出中国国内市场具有较大增长潜力。为此,要继续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中国世界工厂+世界市场的国际分工合作新定位,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提高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两个循环事实上对中国对外开放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将充分利用国内市场巨大潜力,进一步对外开放,吸引跨国企业投资、保持产业链完整性,推动全球化进程。

——内需支撑复苏有底气

在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国内大循环指向扩大内需。但也有质疑称,疫情冲击下以内循环为主,无法对中国经济形成有效支撑。

在沈建光看来,尽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但中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优势亦十分明显。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供应体系,以及形成超大规模消费市场的人口及财富基础,总体具备了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体的条件。

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内需渐成中国经济主引擎。2019年,中国外贸依存度降至不到33%;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8%,成为拉升经济重要内生力量。

扩大内需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核心要义,管涛说,中国本土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具有经济率先复苏的优势,未来应更好发挥国内产业门类齐全、市场潜力广阔的优势,稳住企业和就业基本盘,降低外部冲击带来的挑战。

——不会重回短期刺激老路

面对艰巨的经济复苏任务,以房地产刺激内需的老办法用不用,亦是外界关注焦点。

对此,中国央行发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注意到,近期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呈现两大特点:一是横向方面注重结构影响,精准滴灌,引导社会资源支持实体经济,关键是保民生、保就业;二是纵向方面强调跨周期设计和调节,避免短期需求刺激以加剧中长期失衡为代价。

这两个维度都要求坚持房住不炒,扩大内需不能靠拉动房地产需求,因为房价和信用相互促进,短期看似乎扩大了内需,但高杠杆风险不可持续。彭文生说。

不靠短期强刺激,打通国内大循环靠什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指出,要更加注重依靠改革激发市场潜能。比如加快落后过剩产能和僵尸企业出清,把沉淀的生产要素配置到更有效率领域;营造依法平等保护民营经济产权的市场环境,激发民营企业投资热情等。

虚拟加密货币怎么交易

股市六连阳

区块链虚拟数字货币投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