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界委员新一轮融资潮可能引发财务隐患

频道:财经问答 日期: 浏览:0

财经界委员:新一轮融资潮可能引发财务隐患

财经界委员:新一轮融资潮可能引发财务隐患 更新时间:2010-3-6 0:06:52   财经界委员热议地方融资平台风险

地方融资平台风险成了本届两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地方融资平台究竟风险有多大,如何防范地方融资平台风险?3月4日,来自财经界的政协委员“同台辩论”。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银监局局长阎庆民透露,截至去年6月份,全国的地方平台融资贷款余额大约是6万亿元,仅上海的平台融资贷款余额就有7600亿元。

阎庆民表示,地方融资平台由来已久,主要是政府搭建的,用于各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交通、电力、化工、机械等大规模投资,发挥了重大历史作用。但风险在于去年出现了一批新的地方融资平台,地市、区县甚至乡镇都设立了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越是基层,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越大。

“作为监管部门,我们对商业银行提出三个底线。一是不要再任意参与大学园区、科技园区等建设;二是只能与拥有具体项目的平台公司签订贷款,不能再与地方政府签订无特定项目和用途的贷款协议;三是注意防范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管理能力低、资本金不足甚至可能改变资金用途等风险。”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晓兰重点关注地方融资平台存在的潜在风险。她指出,仅去年一年全国就有3000多家地方投融资平台成立。由于中央政府资金划拨后,地方配套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于是地方通过融资平台迅速融资,导致去年1至5月份地方融资平台负债达到5.65万亿元。这些地方融资的项目建设周期和回报期较长,而融资渠道比较单一,主要来自商业银行,尤其是地方融资平台管理不到位、不透明,这种新一轮融资过程很可能引发新的财务风险。

“我最担心的是一些地方性的中小金融机构,在地方政府的引导之下,参与的项目贷款可能隐含着较大的风险。”与徐晓兰观点类似,全国政协委员、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总裁梅兴保认为地方融资平台的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应引起高度关注。目前各地方项目增加太多,资本金不到位情况时有出现,负债率较高,不良资产的风险性加大。

梅兴保建议,地方金融平台应当审慎经营,保证出资到位率。如果不能全部保证,则要挑优质项目,不能增加太多项目,而且要对项目进行担保;对地方政府而言,考核不能只考虑眼前利益,需要做长远考虑。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刘克崮则表示,地方融资平台一定要慎重,需要一套规则和良性机制,保持适度的负债水平。2009年的情况是,有些事情做得比较急,突出问题是大规模项目上马,政府的项目比重很大,政府的资本金一时达不到,于是开始用发债的方式。地方政府发债需要独立的法人机构,组建了大量的地方融资平台,融资平台数量太多,且质量参差不齐,负债率过高,很多匆忙上马的项目比较粗糙。现在防范风险需要整顿、取舍、改革和稳步前进。

相关专题:

中医麻木

物权法司法解释水管

5g人工智能将迎来一次工业革命

股市哪种量增价升是最好

朗逸mpi发动机

资产证券化

清华大学博士复试

虚拟货币咨询公司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